前言
日本的廣告海設計藝術與臺灣的廣告發展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拙作《紙上的摩登日本①》當中列舉了日本與臺灣以及終戰前滿洲、朝鮮、樺太的菸草、烈酒、啤酒、百貨店與交通運輸等類別海報。誠摯歡迎讀者不吝一覽。
在本書中,同樣以終戰之前日本與臺灣等地的海報為主軸,精選具代表性的知名海報,並且分為「飲料」、「食品調味料」、「臺灣食品」、「化妝品」與「展覽會」等單元呈現,其中不乏名家作品。例如日本近代商業設計的先驅杉浦非水(1876~1965)的飲料、食品大作,早已跳脫日本傳統的「美人繪」商業海報創作模式,用當時的裝飾藝術風格或是簡潔色塊構圖作為設計,可以讓人體驗到日本進入現代商業設計的進程。而代表臺灣特產的糖業以及茶葉海報,雖然主題未能跳脫「美人繪」,但是不乏具有臺灣特色的創意出現。
至於化妝品的廣告,除了介紹當時臺灣女性耳熟能詳的各品牌之外,由「資生堂」初代社長福原信三(1883~1948)親自率領的「意匠部」創作群,不論在產品設計、包裝、海報、字型的創作上出現驚人的成就,直到今日依然是商業設計者所津津樂道的學習題材。福原社長本身即為寫真家,對「美的意識」有他獨到的品味與看法;在1920年代於企業內設立「意匠部」之際,不僅廣納人才,同時對創作的環境與自由給予最大空間,足見企業領導人在美學推廣上可以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為了迅速推廣新知、縮短之前幕府時代的「藩國距離」,吹起一股強烈的「展覽會風潮」。之後,以「增廣見聞」為目的的展覽會,逐漸轉變成為大型的商業活動,成為物暢其流的最佳展演場。於是包含知識、商業、娛樂的展覽會不斷在日本各地舉行,其中也包括臺灣在內。為了吸引參觀人潮、促進經濟繁榮,展覽會的海報成為設計家爭奇鬥豔的舞台;從中不僅能體會到時代變遷,同時也能成為今日商業設計者或是美學陶冶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