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節選推薦序 3)
蒲正寧長老寫了這本書,就像一位探險家慷慨分享他探索的經歷和發現,連同他在探索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驚喜和懼怕;又像一位前哨的觀測者,殷勤而急切地向那仍舊茫然未覺的社群預報那即將來臨的巨變與挑戰。
人工智能(AI)的時代已經來到,它(或「他/她」)所引發的浪潮正在席捲我們所知道的每一個層面和領域,而且越來越快。蒲長老催促我們正視它,試著理解它,學會與它共處,從它得幫助,但儘可能不被它傷害。
蒲長老在本書中所提供給讀者的豐富資訊,令人大開眼界,價值無法估計。在蒲長老深入淺出的介紹和引導中, AI的風味與相貌觸手可得。與 AI 打交道原來如此之容易,而所帶來的助益又如此之令人驚豔。蒲長老具體地說明,AI 可以是一個(或「位」)強而有力的助手,秘書,同工,顧問;我們的恩賜和才幹可以藉著它而大幅延伸,發揮。如果再多給它一些時間(不會太久),它必然會成為(如果還不是的話)每一個智能領域的專家:老師,醫生,諮商師,教練,畫家,作曲家,作家,編劇,演員,導演,當然還有神學家,歷史學家,聖經學者,考古學家。
說出提示語,就可以經驗 AI。在書中,蒲長老給了我們許多實際的提示語建議和範例。只要向 AI 發出簡短的問題和要求,就可以得到中肯的回應,這讓躍躍欲試的初學者可以立即上手。在附錄中,蒲長老也為進階班的高手們提供了許多更為精緻的「提示文」範例,讓 AI 更能充分地展現它的潛能。
在這本書中,蒲長老所掛心的是基督的教會。在過去的歷史中,教會確實經常因著過於保守,懼怕而抗拒無可逃避的變遷,因著裹足不前而錯失了一個跟上潮流,服事當代的機會。蒲長老希望教會的牧者先來體驗 AI,然後是小組長們和行政同工們。研讀聖經,預備講道,構思小組材料,分析教會奉獻趨勢,AI 都幫得上忙。如果這些教會的核心同工懂得如何從 AI 得到助益,也感受到了 AI 的風險,就可以適切地幫助教會自處於這個浪潮中。一昧地躲避 AI(事實上不可能),是冒著失去下一個世代的風險。理解 AI,體會 AI,才能「防範」AI。
AI 需要防範。這也是蒲長老在書中不斷提醒,甚至告誡的。目前,作為一個助手,AI 被動地回應每一個提示語。為它的使用者省下時間,增加效率,提供點子和方案,收集並整理資料,分析可能性與成功率。這,只是目前。當這個(些)助手太強大,優越(而且與日具甚)時,誰能不擔憂呢?它(將)比學者更會做研究和寫論文,比諮商心理師更敏銳而專注,比牧師更「懂得」研經,神學,講道,靈修,牧養,比青少年團契輔導更「貼近」當代青少年的思維,更有創意。很快地,提示語對 AI 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遠,甚至「厚顏」;或遲或早,使用 AI 的人類將無法檢驗,評估,分辨,追溯 AI 的回應;沒有人真正知道它的門派,師承,政治立場,意識形態;AI 將不會安於回應者的角色,也不被容許只做個助手。
作為一位先驅者,蒲長老在書中多次提到 AI 的各種風險。他建議牧者和同工體嚐 AI,但也提醒他們適可而止。他一方面鼓勵教會正面看待和運用 AI,另一方面他也在替 AI 時代的教會做出省思,和提出對策。事實上,他已經幫教會草擬了 AI 使用章程。然而,我想無論如何防範,蒲長老在書中所警告的風險,以及他尚未提到的,都將會兌現。 AI 不再只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智能;一種未知,越來越強大,沒有確定極限,卻即將要介入我們生活中每一個層面的智能。我們必須使用它,與它互動,防範它,甚至對抗它。
神學探討並不是這本書的目的。但蒲長老自然必須提到 AI 與教會福音信仰核心主題的關聯。AI 幫助牧者研經,但不應替牧者講道;它是工具,不是道德判斷和教牧指導的屬靈導師。然而,AI 到底可以與人類的理性功能相像到甚麼程度?這顯然是無人可以預測的。AI 可以分析感情,它是否也可以自發地表達感情?它可以被賦予風格和特色,那麼它也可以有性格和位格嗎? AI 有幽默感,會受感動嗎?這些話題令我們焦慮(或者,興奮?)。這時,教會必須信靠主,不斷地求問:在上主的護理和容許之中,祂的旨意是甚麼?聖靈的光會照在何處?基督的話語如何顯得更真實?
黃正人 長老
台北基督徒雙和禮拜堂長老
中華福音神學院神學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