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年前的自己寫給十年後的信,無論是否還在追尋夢想的路上
記得偶爾回首時,不要忘了當初是為了什麼而堅持走到這裡的」~Peter Su
十年,一趟說長不長的旅程,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圓夢之路。
2014年Peter Su寫下經典暢銷作品《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這是一本Peter Su寫給自己和父親的一封信,這本書陪他走過很多地方、遇見了很多人、那些真實與溫暖灌溉著Peter,擁有了很多彼此才能互相理解的人生故事。
2024年,這一封寫給父親的信,他以不間斷的創作延續著想說出的故事,在十週年經典新編版中,Peter保留了他曾經為夢想冒險的故事,也募集了五個讀者的夢想故事,邀請讀者與他一起來完整這本書,無論這本書曾經陪著你走到了哪裡,而你是否完成了那個夢想,這都是你和他的共同寫下的篇章。
作者簡介:
Peter Su
生活,本來就不是單一樣貌,我們之所以能成為自己,是由你所熱愛的一切組合而成的。
無論是旅行、寫字、藝術還是時裝,都和他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他尋找故事靈感的開端。
「不知道自己還能做到多少,但這一次,我會放手去做。」
Facebook:Peter Su
Instagram:peter825
出版紀錄:
2014年4月出版《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
2015年2月出版《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
2015年5月出版《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十萬本慶功版
2016年7月出版《如果可以簡單,誰想要複雜》
2018年5月出版《在顛沛流離的世界裡,你還有我啊》
2019年5月出版《陪伴,是世上最奢侈的禮物》
2020年4月出版《後來的你,好嗎?》
2022年1月出版《我也曾想過,殺了過去的自己。》
2022年9月出版《愛的物理學》
2022年12月出版《你的不快樂,是花了太多時間在乎,不在乎你的人和事》
●博客來百大即時榜連續50週上榜紀錄
●博客來2014年度百大暢銷榜第4名
●誠品2014 年度百大暢銷排行榜第2名
●誠品2014 年度最期待在地作家
●金石堂2014非文學類第1名
●誠品2015年度百大暢銷書第2名
●博客來2015年度百大暢銷作家第1名
●博客來公布2015年度大學生最愛書單,同時榮獲男大生與女大生最愛書單第一名
●誠品2016年度百大暢銷排行榜第1名
●金石堂2016年度百大暢銷排行榜第2名
●金石堂2016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金石堂2016年度TOP20暢銷作者
●博客來2016年度百大暢銷排行榜第4名
●博客來2016年心靈勵志類排行榜第2名
●誠品2018年度百大暢銷排行榜第8名
●誠品2019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第5名
●誠品2019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第5名
●誠品2020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第9名
●誠品2022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第4名
●誠品2023年度十大暢銷書排行榜第2名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那我呢?
十年前,我寫下這本書當作一封信給父親,想鼓勵生病的他,也想給生活正迎來劇烈改變的自己再一些堅持下去的力量,我以為這些被記錄下的文字和照片只是一份我和父親之間的紀念,從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這一路走來是為了什麼而努力,為了我所愛的家人而努力,為了他們不再為生活擔憂而奮鬥,為了再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而咬著牙去拼命,那是我寫下這封信的初衷,但⋯⋯我似乎快想不起來,在這份初衷之前,我曾為了什麼而活?
「那我呢?」準備重新編寫這本書時,我問了自己這麼一句話,卻陷入了一片空白。
不知那樣的沉思維持了多久,畫面裡偶爾閃過一片乾淨的藍天,遷移的候鳥從右方成群飛過天際,偶有落單幾隻獨自飛翔,我想起在台東長大的那片大海,小時候,我常常坐在海濱公園前的提防上,望相最遠的那條地平線,我總是試著想把天空與海的之間再看清楚一些,那時候的我常常在想,落單的那隻候鳥如果能奮力的飛越邊界,是不是就真能飛到地球的另一端。
十五歲那年,我站在車站前和父母親道別,獨自到了台北唸書,我總是和身邊的人說,我想去看看這世界,於是說著說著就成了口中的夢想,當有人問起以後我想做什麼,我總是和他們說,我想要環遊世界,有些人帶著嘲笑的口氣說,你英文這麼爛,家裡又沒錢,一天到晚夢想著環遊世界,別笑死人了。
我說,是他們不懂夢想。
關於《夢想》這本書,一半是寫給我的父親,另外一半則是寫給當時追尋夢想的自己,十九歲成為夢想中的背包客開始後,大約只維持將近四年的時間,那時候的我總覺得夢想就在遙遠的地球另一端,所以我踏上了第一步,深信時間就是一條平行的軌跡,只要不放棄的持續往前走,終究會走到目的地,哪怕走得再慢,跪著也要走完,於是橫衝直撞的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想去的地方,可它就像一個永無止盡的輪迴,每當抵達一個盡頭,總會有另一個新的遠方,所以我不斷地向外尋找,只為了在某一個遠方找到「我想去看看這世界」的答案。
那年我二十一歲,正當我滿腔熱血地奮力朝向自己夢想中的模樣前進時,住在台東的父親突然生了一場重病,陷入昏迷後再醒來,腦部中風的影響讓他再也無法自理,我先將當時在國外的工作暫時擱置,舉家搬到台北繼續接受治療,妹妹辭去了工作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突如其來的龐大開銷讓整個家都陷入一股漫長的低氣壓,一家四口擠在醫院附近的一間三坪大的套房,我扛起了所有家計並告訴自己再努力一點,期盼有天能帶著家人離開這個地方。
大概是從這裡開始,我不再去想像原先的夢想該是什麼模樣,對我來說,能把家人照顧好就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於是我將工作型態轉變成了自由接案,好讓自己能在家一邊工作也能一邊照顧父親,曾經美好的夢想,光用想的都顯得奢侈,工作賺錢的念頭,已不再是為了環遊世界這個目標而努力,而是單純的希望家人可以有個穩定的生活,不再為了住的地方煩惱,我也不再為了擔心下一餐沒有著落而瞞著他們假裝自己都有吃飽,心中那份夢想,在還來不及完成的那條路上,早已乘載了不同的重量。
接著,就是你們所認識的那個我,在那幾年的日子裡,我在網路上分享自己過去旅程的照片,並試著寫下自己對於生命變化所帶來的體悟,我從沒想過要寫給誰,我一直都知道,那是寫給自己人生最徬徨的時候。
二十五歲那年,我有機會能寫下這本《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送給父親,是因為我想起在他生病時,我曾在心裡承諾過自己,無論接下來的日子還有多久,我想在有限的生命裡去珍惜,去愛著,去陪伴與創造每一頁屬於我們之間的故事,我想讓自己無論在什麼時候面對分別時,都不再留下遺憾,曾聽人說過,來日並不方長,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日子開始用減法的方式在進行,見一次面就少一次,但我覺得那樣子想,有時太悲觀了,如果換個角度重新思考,從意識到「離別」的存在那天起,我們能好好去珍惜生命旅途上的每一次相聚,直到終點來臨之前,或許都能不再留下一絲遺憾地學會道別。
這是我在追尋夢想裡踏出的第二步,我發現時間不再只是以線性式的軌跡在進行,它是由一連串的發生而組合而成的,如同一條無規律的軸線,在看似毫無關聯的每個事件之間穿梭著發生,它是不同時間點之間的串連,此刻發生的遺憾也可能是通往數年後圓滿的結果。十年前,寫完這本書的那個深夜,我發現了生命中這條時間軸的運作方式,從追尋夢想的那天開始,我爬過了高山,越過了大海,再穿越洶湧的人群,原來我在尋找的答案並不在遠方,而是在回家的那段路上。
這十年間,我曾在照顧家人的生活之下,試著再去完成當初心中的那份夢想,可出發的那份心情也不再是坐在台東海邊堤防上的那個孩子,這封信,寫下了十年的青春歲月,我將最珍貴的那部分寄給了我愛的人,如果十年是一個自我驗收的階段,那我想它是結束,也是開始,我的夢想,在追尋遠方的旅途中也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它讓我理解,圓滿也包含了遺憾,成為自己這件事,包括了你生命中的每一個發生,我依然會望向大海遠方的那條地平線,可我不再害怕落單的那隻候鳥是否真能飛越遙遠的邊界,現在的我才理解,原來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實我一直都在飛翔的路上,從未停下。
【內文試閱】
那我呢?
十年前,我寫下這本書當作一封信給父親,想鼓勵生病的他,也想給生活正迎來劇烈改變的自己再一些堅持下去的力量,我以為這些被記錄下的文字和照片只是一份我和父親之間的紀念,從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這一路走來是為了什麼而努力,為了我所愛的家人而努力,為了他們不再為生活擔憂而奮鬥,為了再看見他們臉上的笑容而咬著牙去拼命,那是我寫下這封信的初衷,但⋯⋯我似乎快想不起來,在這份初衷之前,我曾為了什麼而活?
「那我呢?」準備重新編寫這本書時,我問了自己這麼一句話,卻陷入...
推薦序
【自序】
其實當初會決定寫下《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想寫一封鼓勵的信給剛生病的父親,只是我從來都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十年,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有種埋有伏筆的儀式感,它像是一場旅程結束與開始的交會點,如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電影,故事裡的情節沒得重來,每一次的獲得與挫敗都是必然,我們只有在抵達交會點時才能回首過去,並試著去理解過去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為了給此刻自己最好的安排。
就如同正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我,和閱讀這本書的你。
在整理《夢想》這本書的重編資料過程中,我無意間在Facebook 上翻到一篇十年前的貼文(和我正在寫這篇序的時間相差無幾),當時在出版前,我在社群平台上發起了一個「寫給十年後的自己一句話」這個活動,那時候的我在照顧家人的好幾個深夜裡,對於未來的自己並不敢有太多的想像,於是在網路上寫下一句又一句的正能量,給沒人發現那個也渴望被擁抱的自己,我讀著貼文底下那好幾百個人陪著我一起寫給十年後自己的一段話,而我也將這本書給寫完,連同那份陪伴一起寄給了十年後的我們。
其實,我並沒有想過,十年後的我們,真的能一起來收下當年寫給自己的這段話,當我重新閱讀這本書時,我依舊記得踏上創作這條路上的那份初衷,一封寫給父親的信。即使沿途佈滿荊棘,可我一直都知道,給予我力量的並非全源自於我一個人,那些我為了心愛的人們付出的選擇,和我對愛我的你們堅持不懈的信念,全是灌溉我一路走來的養分,十年前寫下這一封信開始,我成為了一個名為Peter Su 的模樣,途中,我曾問過自己,Peter Su 是誰?也曾隨著陌生人的討論和留言去臆測,Peter Su 是我,還是你們眼裡的我。
總是不夠聰明的我,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將一路上反覆解題的自己記錄了下來,一字一句的將感受給寫下,這世道的答案有千百萬種,慶幸的是,我找到了屬於我的那一個,它成了陪伴我走過每次風雨的堅定信仰,一個名為「我自己」的力量。
如今我才理解,那個我曾好奇人們口中的Peter Su 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因為你們而存在,所以我想親自和你們每一位說一聲謝謝,謝謝這一路上陪伴我走過的每一個你。
這是一封即將完成的信,我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下,想獻給我的父親,家人、朋友,還有這路上陪我走來以及擦肩而過的你們。
十年這個交會點,或許是個看似結束的階段,卻也是個準備重新開始的篇章,如同我們的人生旅程,是歸航,也是啟航。
【自序】
其實當初會決定寫下《夢想這條路踏上了,跪著也要走完》這本書,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想寫一封鼓勵的信給剛生病的父親,只是我從來都沒想過,這封信一寫就寫了十年。
十年,這個詞聽起來似乎有種埋有伏筆的儀式感,它像是一場旅程結束與開始的交會點,如一鏡到底的長鏡頭電影,故事裡的情節沒得重來,每一次的獲得與挫敗都是必然,我們只有在抵達交會點時才能回首過去,並試著去理解過去這一切的發生,都是為了給此刻自己最好的安排。
就如同正在寫下這段文字的我,和閱讀這本書的你。
在整理《夢想》這本書的重編資料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