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愛的療癒:存在—人本臨床催眠治療

的圖書
愛的療癒:存在—人本臨床催眠治療 愛的療癒:存在—人本臨床催眠治療

作者:劉家鈞 
出版社:風和文創
出版日期:2024-06-24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愛的療癒:存在—人本臨床催眠治療

內容簡介

我們的潛意識內,秘密的藏著記憶與傷痛
也藏著轉化﹑新生的能量;
 
透過人本-催眠的領路,陪伴你理解痛苦裡頭其實是愛,
在愛的找尋與發現當中,
重置屬於你的經驗,得到療癒與轉化。
 
  「我覺得和他一起生活太痛苦了。」
  「我想要逃離這裡,但是他一定不會讓我帶走小孩。」
  「他覺得自己很沒用,甚麼都做不好。」
  「覺得有人愛著,但是好像不真實,現在他已經不在我身邊了…」
 
  這些訊息,來自於我們未曾覺察的潛意識,透過「存在-人本催眠」的輔助,遺憾或傷痛從其中慢慢浮現,
  生命的無常,或許總讓人覺得失落,但也是提醒我們把握值得珍惜的人與事。
 
  ● 存在-人本催眠治療的觀點在於——在困境中重新看待事件本身的價值
 
  催眠是喚醒「原初經驗」  ▎經驗重塑的治療方式
  催眠看似一種想像或是腦海創造出來的虛假的存在,但這樣的「假」其實是內在的一種真,=;催眠是透過引導重現,以正向語言引導,個人產生對「自我客體」的認同,重新接納自己,察覺核心問題﹑發現自我價值。
 
  尊重個人主觀內在世界 ▎角度是陪伴,非導入觀點
  人本精神關注的是「人」自身,主張將人的生命與心靈賦予最高的價值、地位、思想、態度等,並且對所有的生命與心靈都必須尊重與珍視。
 
  因此,人本取向催眠的引導最主要的並不是治療師意圖帶引的方向,而是以個案內在經驗為主,重視引導個案去發現與經驗個人深層的內在,進一步達到新經驗的產生與轉化。因為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獨特的內在河流,療癒的產生是順應著個案內心裡的那條心理河流,去發現他們生命的獨特性。
 
  ●給專業者的臨床操作建議
 
  案例演練與解析  ▎ 治療師的8大重要精神
  本書結合理論與案例,透過實際演練的文字作為治療者必須注意的8個要領,協助自己和個案在催眠過程中,安穩進行﹕
  1. 與個案同步
  2. 避免意識的提問
  3. 治療者自己的狀態
  4. 催眠中的安全設置
  5. 確認
  6. 「自然想知道」的對話技巧
  7. 置入與強化
  8. 賦能
 
  我們永遠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答案,
  但是一個人的生命經驗會告訴你,什麼才是真正的生命解答。
  
本書特色
 
  ◆第一本推廣人本主義理論為催眠治療核心的諮商書,清晰敘述心理學派的脈絡﹑人本精神的學術理論到實例演練。
 
  ◆給專業治療人士的催眠操作書﹕作者以20年的實踐經驗,包括心理關鍵﹑引導語言﹑時間概念﹑陪伴態度等,一一詳盡說明。
 
  ◆自我幫助﹕提供對催眠有興趣的大眾,開啟自我接納的啟發,是一本一般人士也能為自己療育的工具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家鈞
 
  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班
  國立東華大學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碩士
  台灣諮商心理師
  加拿大全國心理諮商師考試及格
  中國大陸二級心理諮詢師
  加拿大人文臨床與跨文化催眠治療學會(IHCHA)主席、講師
  美國催眠治療師學會(NGH)講師
 
  現任:
  哲石情感心理諮商所院長
  美國波士頓WeProtect 心理諮商顧問
  加拿大溫哥華城市電視臺及廣播台特約心理專家
  上海德瑞姆心理學培訓學校資深講師
 

目錄

第一章存在-人本催眠治療的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要義——回到人的自身
重視現象學與意識經驗
對意向性的關注
重視以人為本的精神
人的整體性與完整性
相信人具有選擇的自由
人本主義的人性論——性本善
 
存在的意義
自我實現
人存在的三種關係
存在焦慮—存在總是面對著焦慮
 
存在-人本催眠治療的理論——  尊重個人主觀的世界
主觀建構的內在世界
催眠狀態下的真實
意識的選擇性  接受與不接受
意識的自我保護
時間的主觀感
主觀選擇性
問題藏在潛意識裡
潛意識中的記憶
在意識與潛意識中練習專注的力量
喚醒原初經驗
意識編織形成意識認知
 
第二章 存在-人本催眠治療的實踐—生命的轉化
人本催眠治療的精神  以當事人為中心的理解
實施觀念與要點  深層探索讓問題本質浮現 
現象學式的心理探究
脫離意識
催眠中的時間概念
引導的語言
治療中的同步
正向催眠語言
想像知覺
催眠治療中的安全設置
治療中的轉化—對自我深層的覺察過程
催眠中的意識思考問題
自我擁護—個案形成對自我客體的深層同理
催眠的ABC對話技術
「很自然會想知道」的治療原則
 
團體催眠演示
 
第三章 常見問題與案例操作分析—看見獨特的自己
自我接納
自我概念
自信心
做自己
【案例演示一】
【案例解析一】
【案例演示二】
【案例解析二】
 
相信的力量
專注的影響力
走出憂鬱—選擇論
受苦的勇者  看見有情的意義
【案例演示三】
【案例解析三】
 
直面生命的無常
解構你擁有的
面對抉擇同時也承擔放棄
面對失落  展開新的經驗塑造
面對痛苦  對未來抱著信心
生命與無常的遭逢
生與死  將一切歸零,每天重新活著
遭遇是最好的人生導師
放下遺憾才有成張
【案例演示四】
【案例解析四】
 
生命的智慧
內在的聲音
潛意識與直覺
放下繁雜的思緒
擁抱內在小孩
宗教與靈性催眠
【案例演示五】
【案例解析五】
 
結語
 

自序
 
  這是一本自我瞭解的書,也是一本學習專業技能的書。
 
  內容結合了我這20年教授催眠治療與存在-人本心理學課程的教材內容,加上多年來在心理治療工作中的體會與一些案例分享,希望能帶給對「存在-人本取向催眠」有興趣的民眾或專業人員參考。這本書內容包含了理論、實際操作的方法,並且加入我對問題的反思與解析。雖然不是每個讀者都會想成為治療師,但是我堅信人在遇到困頓的時候,自己其實是最好的治療師。
 
  痛苦裡頭是愛
 
  催眠治療是心理治療的一種方法,不同於其它心理治療的方法,催眠治療是一種潛意識的療法,深入到潛意識中針對問題做處理。一般對潛意識療法的印象其實是有恐懼的,但是更精確地說,其實有許多人對於涉及到內心深處問題都是害怕的。主要的擔心在於害怕一旦觸及不願意面對的問題時,情緒會崩潰或是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這樣的擔心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當我們開始面對問題,情緒感受肯定如海浪向我們迎面而來。不過,這樣的害怕預設了一件事情,就是問題裡頭就是痛苦,而痛苦總是讓人難以承受與面對。其實這樣的感受是因為還沒進入到治療的狀態,只能說是浮現出問題的初樣貌。真正的治療要處理的不是將痛苦看成不痛苦或是處理解決掉痛苦,事實上,我們需要知道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所有的痛苦之所以成為痛苦,是因為我們「在乎」;因為我們「愛」。
 
  愛與痛苦經常是一體的,這是我們活存於世上總是面臨的事實,人沒有辦法只活在快樂之中,那不是真正的快樂。當我們面對在乎的人事物時,得失心、責任、歸屬與擁有的需求等等,都將使得我們更想緊緊把握與擁有,以至於失去也就很痛苦。愈是在乎的東西,愈是害怕失去,或是因為失去而悲傷失落。
 
  迴避了痛苦,也就遠離了快樂
 
  如果在乎可能會帶來痛苦,那麼我們如果還在乎不是就很矛盾嗎?不是應該不要在乎才不會帶來傷害與痛苦嗎?人該在乎什麼或該不該在乎,沒有人可以替你下定義或做決定,重要的是,人並不會因為什麼都不在乎而感到快樂,反而因為一切都無所謂了,而人生變得索然無味與缺乏動力。人不應該放棄追求或在乎需求,因為那將同時喪失了快樂與滿足的可能,如果我們迴避了痛苦,也就遠離了快樂。我們需要了解:痛苦裡頭是愛,因為有愛,也會在愛的找尋與發現當中,使得痛苦得到療癒與轉化。愛不只讓我們感到快樂,也會是人生逆境時刻的良藥。所以,因為有這樣的一份相信,自我成長與療癒得以不斷延續,以及成為可能。
 
  潛意識的力量
 
  催眠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方法,有別於其它的治療取向,它是少數可以直接帶個案進入到潛意識的方法 ,讓我們一窺潛意識的奧秘,同時尋求破除禁錮在潛意識中的創傷經驗。在過去的歷史中,雖然催眠曾經一度被揚棄使用 ,但是由於催眠這個深入潛意識的方法,有著它獨特的效用與魅力,目前心理治療領域對催眠治療的學習與應用愈來愈多,甚至發展出不同的催眠取向與方法。
 
  人在意識上的想法或領悟,這些理性思考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智慧,不過無法忽視的是每個人深層內在潛藏著的精神力量--潛意識。像是潛意識具有的「自動化反應」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就很大。人常常會有兩種聲音,理性的聲音知道自己應該要往好處想、應該要相信一個人的愛或是應該要原諒某人,但是有時我們的內心深處好像一直住著另一個自己,會控制不住自己反射性的情緒,有時仍然在痛苦的關係裡愛的死去活來。自動化反應就像是我們常聽說的那句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你受過傷後,你的潛意識為了保護你,它將在之後遇到類似的情境時,產生警覺防衛的反應來保護自己。所以,你可能明知道不需要害怕恐懼,但是卻控制不了自己。這樣的情形,包括了人類的各種情感反應,如恐懼、焦慮、悲傷失落、憤怒、怨恨以及愛。
 
  1999年臺灣發生了921大地震,震度達到7.6級,地震造成2400多人死亡、逾萬人受傷、近11萬戶房屋半倒或全倒。地震後不久,政府成立了災難心理衛生中心來協助災民的心理輔導工作,當時我也參與了其中一部分的心理復健工作,接觸了很多有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個案。曾經有一個個案讓我對潛意識強大的影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到山上原住民部落去探視輔導一個受PTSD困擾的個案,當時我與她在她家的客廳談話,突然在這時候她家裡的電話響起,她竟然毫不猶豫地直接往屋外跑出去。這就是她的困擾,明明只是電話聲響,就是會下意識地拔腿就逃跑,彷佛可怕的地震又來了,自從地震後,經常容易受到驚嚇,睡覺也感覺不安穩。這種創傷在本質上像是形成一種深化到內心深處的按鈕,一旦觸動到了,將會自動引爆。它不是我們可以完全靠大腦理性控制的反應,反倒像是我們的深層意識主導著我們做出自我保護的反應機制。
 
  第二個影響我對潛意識投入更多時間去探究的經驗是,我曾在大學擔任心理師的工作,有次一個個案告訴我說,他一直有一個很困擾他的事情,就是每當心情不好,想發洩情緒好好哭一場時,總是哭不出來,長久下來一直覺得胸口積壓難受的情緒,不知道如何才好。我聽完後問他,是否想起過去的什麼事情讓他難受的?他告訴我想不起來了。當時,我剛接受過催眠的訓練,我建議他可以試試看催眠治療,或許能找到一些影響他情緒問題的原因。接著,我帶他做了一段約20分鐘的時間回溯催眠,很快地,他遺忘的記憶湧現了出來,原來,在他小時候,他的奶奶準備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住,面對疼愛他的奶奶要離開,他心裡很難過不捨,他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能哭,必須做一個勇敢堅強的小孩。就這樣,他壓抑了他難過的情緒,並且形成他日後情緒反應的模式,再也哭不出來。並且,因為這樣的內心設定與影響,時間久了後在意識上也遺忘了這段曾經的記憶關聯,直到再次在催眠狀態下被找回來。在這20分鐘的催眠過程裡,他哭了約10多分鐘,結束催眠後,他說他感覺到無比地舒坦,多年來心裡頭積累的情緒得到了宣洩,並且找到多年前問題的關聯。
 
  這段治療經驗讓我深刻看見幾件事﹕第一,人意識與深處記憶的斷裂,將加深意識上探尋問題原因的困難。第二,催眠治療的回溯方法是能如此地快速連結到潛意識深處的核心問題經驗裡,讓這個陳舊的經驗有機會再次地浮現至意識層面,獲得了一個重新看待與面對的機會。基於這樣的發現,使得我更加好奇,人究竟受到潛意識多大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對潛意識工作的方法來更快速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在這之後,我開始擴大使用催眠做為治療的介入方法,特別是當個案的問題是指向潛藏在內心裡頭的不愉快經驗。透過這些在臨床上與個案潛意識工作的經驗,就更加震撼及確定,人的潛意識是如此強大的一種影響我們的力量,並且催眠確實能快速地處理那些過去的重要經驗。
 
  一般催眠治療的問題
 
  隨著我的臨床催眠經驗增多了,對於傳統催眠的方法便出現了更多的質疑。首先,傳統的催眠方法重視對個案做指令的植入或是催眠暗示/建議,這確實是傳統催眠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是這樣的作法,個案的改變主要是得自催眠治療師的暗示與建議,這其實是治療師「單向」地對個案所做出的影響。如果治療師的給予是一種解決,那麼主動引導的方向與給予的內容將會影響個案的改變方向。如此,治療師即擁有了絕對的影響力,帶著個案去到治療師想要他去往的地方,朝向治療師所認為的好的改變。問題在於,如果個案的改變是受治療師主觀上認為的好的引導與建議而產生,那麼我們如何能保證從治療師自身給出的引導一定是正確的?
  
  在實務工作中,我會簡單地了解一下個案希望藉由催眠獲得怎樣的幫助?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想看看能否藉著催眠(暗示)讓我變得如何如何..?又或是,能否催眠我忘記..?可以看出來,對很多人來說,催眠更像是一個「洗腦」的工具,將腦袋裡的記憶與感覺做「置換」。一般人對催眠有這樣的印象,其實不讓人意外,因為傳統催眠確實是如此,當一個傳統催眠治療師進行催眠時,採行的是「症狀」與「指令」的對應處置。我曾經在加拿大與一位受過完整催眠治療訓練的朋友討論他們的學習與操作方式,當時我問到催眠如何處理憂鬱症或想自殺的問題?對方答覆的過程竟然是回憶他們上課用的「腳本」內容,也就是說,處置的依據來自一篇又一篇撰寫好的「催眠詞」,找到與憂鬱症對應的篇章,即可拿著這樣的催眠搞唸給(輸入)給被催眠者聽,憂鬱問題如此,其他問題亦如是,所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當然,這並意味著每個催眠師都有一樣的做法,但即便是讓被催眠者藉由「回溯」來「重新經驗」以前的事件後,介入處置問題的方法仍大多仰賴催眠師的催眠詞。
 
  「時間/年齡回溯」是催眠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讓被催眠者回到過去某段記憶當中,藉此找回記憶或是再經驗。而一般催眠運用此技巧進行催眠治療時,主要是「喚醒」個案的記憶,然後讓個案重新經驗一次當時的經驗。但是記憶的重現與再經驗並非只是一種「回憶」,它更像是讓個案回到那個發生事件的當下深刻地再經驗一次,這個部份也是很多人對催眠感到害怕的原因,因為那些潛抑在潛意識裡的痛苦記憶,在回溯的過程中將可能再次地引發強烈的情緒。這些深埋著的痛苦,一旦浮現至意識層面又沒有得到好的解決,將容易產生個案的「二次傷害」。
 
  我曾經見過許多催眠治療師在處理上有一個共同的做法,就是在記憶回溯的時候,引導個案在面對痛苦事件的時候將情緒「發洩」出來,然後再施以暗示或建議改變被催眠者的感覺。然而,情緒的湧現未必等於是解決了問題,有時只是面對事件所伴隨的情緒表現出來而已,宣洩作為療效因子,它有幫助,但並不充分。如果以為讓個案把不想面對的問題引發出來了、情緒宣洩出來就好了,將導致問題沒有真正獲得解決,甚至可能症狀加劇。
 
  再者,催眠作為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是普遍缺乏治療背後的哲學基礎的。舉凡現今主要心理治療流派,像是精神分析、完形治療或是個人中心療法等,每個技術背後都有其理論的依據,這些理論概念是心理治療操作上的指導原則,是用來解釋心理問題產生的背景基礎,使得治療在技術與理論相呼應及整合的狀態下進行。然而,一般催眠的實施憑藉的是各種引導改變意識狀態的誘導技術,以及催眠師給予受催眠者的各種語言暗示,這些技術的背後,缺乏理論性的知識作為支持,治療依據的精神/理念也不清楚。因此,一般催眠治療更將像是一種心理試驗,治療師將口袋裡的各種技術法寶,拿出來在受試者身上操作測試,看看哪一種更有效?如此的治療是盲目的,使得治療更像是缺乏明確指引的操作,方向性與目的性都沒有了依歸。
 
  有鑒於上述的問題,催眠治療的實作技術,應該有扎實的理論作為操作依據,並且在理論精神上是尊重與符合當事人意願與需求的。而人本主義與存在主義即具備了這樣的厚實知識基礎,無論是心理、教育、哲學或藝術等廣泛領域,都受到這些思想與知識深遠的影響。在心理治療的專業中,人本主義心理治療、存在主義心理治療等,早已在全球的心理臨床與學術工作中,積累了龐大的研究成果與信譽。因此,在存在-人本的觀念引導下,將可以使得催眠治療的探究得以不斷地被擴充與討論,以及在對於個案的問題概念上可以更加地深化,協助個案深入生命存在的境地裡,尋求生命的意義與問題轉化。
 
  在過去的25年裡,我不斷地摸索、思考、研究、學習關於各種催眠的方法與書籍,並且在心理臨床實際的工作與教學中,反思所遭遇到的問題與經驗,逐漸地發展出真正符合人本精神的催眠療法,這條路還在走著,還在不斷學習中,我相信我的生命有多長,它就會陪伴我多久。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9864010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7 x 23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當爸媽過了65歲:你一定要知道的醫療、長照、財務、法律知識【全新增修版】
作者:康哲偉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1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素食者【亞洲首部榮獲國際曼布克獎作品】
作者:韓江 (한강)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8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委婉地說,這是愛 01
作者:藤桃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11-09
$ 9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我內心的糟糕念頭 (首刷限定版) 09
作者:桜井紀雄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26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超越極限:我的超馬之路
作者:魏嘉鴻、陳資穎
出版社:商鼎數位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0
$ 333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牛津通識課31】黑洞:扭曲時空之地
作者:凱薩琳.布倫戴爾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09
$ 24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