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賣點】
本書深入探討婚姻與親密關係中的心理層面,透過豐富的諮商案例,揭示情感創傷、親密關係的維繫、家庭動力學以及自我認知的重要性。本書不僅剖析衝突的心理根源,還指引讀者如何透過理解與自我療癒,重塑愛與婚姻的觀念並促進個人成長,展現了深度的人文關懷與專業的心理洞見。
【內容簡介】
【移情】當來訪者愛上了諮商師
【反向連結】來自孩子的威脅和報復
【糾纏型依賴】婚外情背後的戀父情結
【自我不配得感】用光環開啟自我保護模式
情感創傷×親密關係×婚姻家庭×自我認知
重塑對愛與婚姻的看法,分析親密關係中的理想與現實
▎探索婚姻的多重面貌
本書由資深心理工作者馬澤中與劉曄共同撰寫,集結了作者多年在心理諮商的豐富經驗與真實案例,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親密關係複雜性的窗口。作者透過細膩的敘述和案例分析,引領讀者逐步理解婚姻與親密關係中的情感動態,並探討這些關係如何影響個人的心理健康與成長。
◎情感創傷的深層剖析
作者著重於情感創傷的成因與影響,特別是那些在婚姻中被忽視或錯綜複雜的情感依賴關係。書中透過諮商案例,揭示了背叛、依賴和情感疏離等問題的心理根源。這不僅幫助讀者理解情感創傷背後的心理機制,還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來處理和癒合這些創傷,促進情感健康。
◎親密關係的調和與矛盾
作者探討了親密關係中的幻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並分析了從理想化的期望到現實中常見的不滿與衝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響夫妻或伴侶之間的互動。透過詳實的案例分析,本章提供了策略和建議,幫助讀者在維持親密關係的同時,保持個人的心理獨立和成長。
◎婚姻家庭中的權力與代際傳承
作者深入家庭內部,探討了家庭成員間的權力爭奪、角色扮演以及代際間的情感傳承。作者指出「家庭是個人情感模式形成的重要場所,家庭內的互動往往深刻影響個人的行為模式與情感發展」。書中以案例為基礎,說明了如何辨識和改變不健康的家庭互動模式,以促進家庭成員的情感健康與和諧。
◎自我認知在婚姻與親密關係中的作用
作者強調了自我認知在維持健康親密關係中的重要性。書中探討了自我意識的提升如何幫助個體在關係中設定適當的邊界,進行有效的溝通並處理衝突。此外,作者也討論了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保持個人的自尊和自我價值,並在伴侶關係中找到個人成長的空間。
➔重新定義親密關係與個人成長
總結全書,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反思與實踐的建議,旨在幫助讀者重新定義和理解親密關係中的愛與婚姻。透過書中的深入洞察和實用建議,讀者可以學習如何在面對親密關係中的挑戰時,擁有更加輕鬆和成熟的態度,從而活出更美好的自我。對於希望理解和改善其親密關係的人來說,本書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書籍。
本書特色:本書深入探討婚姻與親密關係中的心理層面,透過豐富的諮商案例,揭示情感創傷、親密關係的維繫、家庭動力學以及自我認知的重要性。本書不僅剖析衝突的心理根源,還指引讀者如何透過理解與自我療癒,重塑愛與婚姻的觀念並促進個人成長,展現了深度的人文關懷與專業的心理洞見。
作者簡介:
馬澤中,知名心理學者,著名諮商心理師、心理培訓師。多年來一直從事心理諮商與培訓工作,涉及青少年心理、職場心理、婚姻情感心理、家庭治療心理、團體心理諮商等方面。他被聘為大學EMBA總裁班特邀心理講師以及電視臺節目特邀嘉賓,在心理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建樹。
劉曄,諮商心理師、作家。英國華威大學心理學碩士,畢業後即開始心理諮商的系統學習與臨床工作,其間多次赴英國塔維斯托克中心交流並完成精神分析培訓。現進行心理諮商與治療兩年制研修學習。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情感創傷
糾纏型依賴:婚外情背後的戀父情結
──「在一段糾結情愛裡,我們彼此相愛的前提是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諮商案例
這個案例是一個女下屬和一個男上司的故事。來訪者是一個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在一家民間企業工作。身為一個剛畢業的二十五歲女孩,她長相、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剛開始只是做一些行政祕書的工作。她的老闆是一個「四年級生」,比她大了將近20歲。這個故事的轉捩點是在他們去海外出差的時候,他們兩個人談成了一筆很大的案子。當天在慶功晚宴的時候,在喝了很多酒的情況下,老闆向她表達了對她的喜歡。於是那天晚上,兩個人就發生了第一次性愛關係。
自此之後,女下屬和老闆的關係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之前她對老闆更多的是對父親的感覺,並且欣賞這種有事業心,有上進心,同時穩定、安全、可靠的男性。而這個老闆是非常了解女性心理的。她後來了解到,老闆在她之前就已經和至少兩個女助理發生過地下戀情,後來都以資助出國留學或者開店的方式讓她們離開了。所以這個女孩至少等同於這個老闆物色的第三個情婦。自此之後,他們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婚外情關係。
她來找我做諮商的時候已經三十幾歲了,剛剛經歷流產。老闆對於她而言,不僅像父親一樣給她庇護,還像男朋友那樣給予了她很多的寵愛。另外,老闆對她在工作中的認可還讓她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存在感、成就感和價值感。這種複雜的感情讓她一直不認為她和老闆的關係僅僅只是一種純粹的包養關係。即使老闆在她身上也花了很多錢,但她從來不追求奢侈品,也從不要房和車。她一直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獲得老闆的認可和需求。
而對於老闆來說,她一方面充當著他情感與性的依戀者和慰藉者,另一方面還充當著自己事業的幫助者和支持者。所以他們的關係因此而變得很糾結、很複雜,她想要放棄但又不捨得放棄這段關係,覺得未來遙遙無期,失去希望。在這種複雜糾結中,她選擇走進了諮商室。
與男性疏離、隔絕的背後
這樣一個糾結的過程,也涉及她的原生家庭。她從小家庭條件就相對比較窮苦,父母都是做小生意的。關鍵是在她小學沒畢業的時候,她的爸爸就生病過世了,而媽媽卻沒有在這時候獨立起來。所以她就承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任,從國中開始就變得十分好勝而且獨立。
那麼這就意味著,她在和男性的關係上一直都處於疏離和隔絕的狀態。她在大學畢業之前一直沒有正式交過男朋友,在男性關係上疏離、隔絕的背後,是深層的父愛缺失,以及深層的依賴和依戀。當她進入職場工作之後,她內心一直渴望尋找一個能夠給她依賴、依靠和指導,兼具父親與導師雙重角色的形象,而這個老闆正好完全符合。此外這個老闆經常帶她出入名流雲集的奢靡場合,在形象、氣質、能力等方面都讓她有了很大的提升。
與此同時,無論是親友替她介紹的男朋友,還是周圍追求她的男性,她都會拒絕。以至於到後來她開始想去找男朋友的時候,始終是帶著這個老闆的形象和模式去找:事業成功,有錢有能力,懂她了解她,給她依賴和依靠,還完全包容和支持她。所以在周圍同樣年齡層的人裡,她一直都沒有找到這樣的人。這裡面所展現的核心問題,就是所謂的戀父情結,但她不僅僅是想要找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也不僅僅是想要彌補父愛的缺失,它的背後還有更為真實複雜的原因。
真實存在的情愛依戀
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對於情愛關係都有著實際的需求和需要。後來這個諮商個案做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很重要的一條主線就是要讓她看到,她對於老闆情感上的依賴和依戀,是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需求和需要,因為它有一個雙方自願的愛的前提。應該承認的是,她對老闆的依賴和依戀,以及不斷呈現出來的種種情感,是正常存在的。她在這段關係中的確付出了很多,而這個老闆雖然以金錢換感情,但他對她也是有真實感情的。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隱藏在陽光背後的戀人關係裡,也都有很光明的一面真實存在著。
後來老闆的妻子已經公開地承認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只要她保證不圖老闆家的房產和金錢。在這種默契下,他們關係中愛的成分已經變得很複雜了。這種對於親密關係的依戀背後,是她對於安全感的強烈依賴。這種安全感的來源包括情感、存在感,還有金錢等物質這些實際的方面。而這種對於安全感的追尋,讓她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因為如果繼續停留在這段關係裡,她覺得對於未來她看不到光明和希望,這樣繼續耗下去也讓她擔心自己會不會孤獨終老。
諮商切入後的關係分離
所以在諮商的幾條主線上,首先是要去梳理她和老闆之間的關係,然後再去梳理她和父親之間的關係,同時這也反映出她和男性之間的關係。在諮商的過程中,她和老闆的親密關係也經歷著逐步分離的過程。在那個階段,老闆能夠提供給她的能力和情感的程度都到達了一個上限。同時老闆在事業上也出現了一次巨大的重挫,從身價過億一下子變為背負幾千萬債務。此時,她就離開了公司,重新找了一份新的工作。這是他們關係分離的第一步。
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他們雙方逐步呈現出的情感關係的分離和經濟關係的切割,更多的反而是老闆對她的需求和依賴。因為她年輕貌美,氣質好,能力也好,老闆會帶她出入很多重要場合,並且毫不避諱地稱她為自己的祕書。實際上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她是老闆的情婦,而且是心甘情願幫助他處理工作的。
當她慢慢看到這種親密關係之間的一種利用性的時候,他們之間的依賴、依戀就開始有了實際利益的考量。於是她開始為自己著想了。她在事業需要轉型、生活需要獨立的時候,和諮商師一起重新進行了對未來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規劃。她最終選擇去讀一個商學院的EMBA。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從對老闆的依賴和依戀中,有了新的依賴和依戀。當她進入商學院就讀的時候,發現周圍同學幾乎全是大大小小的企業家,有身價千萬的,也有身價過億的。那麼這兩年的學習過程就給了她很多可能性,她也開始去嘗試結識潛在的男朋友。在和潛在男朋友的相處過程中,她和原來老闆情感關係的分離也開始逐步加快。
大眾眼中的「不道德情感」
其實類似這樣的案例在我這裡有相當多。整合起來去看,故事背後存在著種種實際的需求,一個是現實的情感、金錢和安全感的依賴,一個是過往的父愛缺失,還有就是對於當下情感的寄託和能力的認可。這些都是真實存在依戀關係背後的。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站在社會道德的制高點去看待這些事情,而真正在道德背後,其實有非常多的東西是由不道德所構成的。所以不道德的東西未必如我們平時所理解的那樣不道德,它裡面也是有真實的實際關係、利益關係和情感關係存在和發生的。
這個故事很打動人的地方就是來訪者對於依賴、依戀關係的無悔性。我用了三到五年的時間投入諮商關係當中去理解和同理,而這個來訪者很多時候讓我覺得很敬佩,因為她勇於承認愛的存在和真實性。她一直很感激我的地方也是這個原因,因為我一直認同和理解她對老闆感情的真實存在,並且能夠從中看到有父親之愛,有男友之愛,也有其他更為糾葛的情感成分。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種無怨無悔的感情是很真實的,而且完全不帶有目的性和利益性,是一種複雜而純粹的感情。
第一章 情感創傷
糾纏型依賴:婚外情背後的戀父情結
──「在一段糾結情愛裡,我們彼此相愛的前提是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諮商案例
這個案例是一個女下屬和一個男上司的故事。來訪者是一個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在一家民間企業工作。身為一個剛畢業的二十五歲女孩,她長相、能力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剛開始只是做一些行政祕書的工作。她的老闆是一個「四年級生」,比她大了將近20歲。這個故事的轉捩點是在他們去海外出差的時候,他們兩個人談成了一筆很大的案子。當天在慶功晚宴的時候,在喝了很多酒的情況下,老闆向她表達了對...
目錄
序言1
婚姻的形態
婚姻的變化
對婚姻的認知
序言2
親密關係眾生相
當代婚姻之殤
創作人生之書
第一章 情感創傷
糾纏型依賴:婚外情背後的戀父情結
情感缺失:閃婚閃離裡的性與愛
婚姻空殼:用出軌來滿足征服感和占有欲
本能慾望:是否存在絕對忠誠的婚姻
強迫性重複:為何總是愛上一個又一個男上司
第二章 親密關係
過度抱持:被貼上離婚標籤後的生活
假想阻礙:再婚是勇於再次依賴
情感代際療癒:既想讓他當丈夫,也想讓他客串父親
自我邊界感:男性帶來的保護與傷害
移情:當來訪者愛上了諮商師
第三章 婚姻家庭
內在小孩:家庭裡的權力爭奪遊戲
儀式感:婚禮是童話的結局,也是生活的開始
關係時差:事業女性所面臨的情感境遇
反向連結:來自孩子的威脅和報復
灰度學婚姻:男性缺席的當代家庭
第四章 自我認知
掌控感:強大女性角色的關係吞噬
焦慮傳遞:想用努力來對抗不安全感
成長動力:越優秀,越容易在關係裡覺得委屈
自我不配得感:用光環開啟自我保護模式
孤獨感:世間到底有沒有靈魂伴侶
序言1
婚姻的形態
婚姻的變化
對婚姻的認知
序言2
親密關係眾生相
當代婚姻之殤
創作人生之書
第一章 情感創傷
糾纏型依賴:婚外情背後的戀父情結
情感缺失:閃婚閃離裡的性與愛
婚姻空殼:用出軌來滿足征服感和占有欲
本能慾望:是否存在絕對忠誠的婚姻
強迫性重複:為何總是愛上一個又一個男上司
第二章 親密關係
過度抱持:被貼上離婚標籤後的生活
假想阻礙:再婚是勇於再次依賴
情感代際療癒:既想讓他當丈夫,也想讓他客串父親
自我邊界感:男性帶來的保護與傷害
移情:當來訪者愛上了諮商師
第三章 婚姻家庭
內在小孩:家庭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