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多位佛法大師的風骨和智慧煉取精華,
將禪心與佛法化為百篇淺白易懂的故事、小語,
讓人學會修心靜心,不再浮躁不安,從煩惱中超脫,
讓生命重新平衡,讓內心清澈如初,讓淨心常伴左右。
煩惱是無緣無故的風,如果無法保持平靜淡定,對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糾纏不休,我們的心湖就會被煩惱的風掀起波瀾。
修心即是淨心,心靈不隨外物而轉,就能達到心智的自由。
書中作者精選近百篇貼近生活的佛法小故事,從外物干擾、心境轉換、糾結執著的本心,提醒我們以單純自在的心態,樂享自然中最初原始的一切---從每一種花草身上看見美麗,從每一陣清風中聽到時光的低吟淺唱,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回歸自然的淳樸,便能從現實的煩惱中超脫。
修心提醒
*淨心才能入定,從而擺脫外物的牽絆;心不因外物而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
*禪修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學會捨得。學會捨棄,學會剪除生活多餘的枝葉,這樣才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讓自己活得灑脫,不為名利成敗所累,身心自在。
*人生在世,就像一次旅途,裝的東西太多,就會走不動,輕囊才可致遠,靜心方能行久。
*超然忘我,放下得失之心,不執著於自己的得與失、喜與悲,便不會陷入欲求的痛苦之中。
*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們能使生命得到昇華,但若是念念不忘,它們就成了人生的包袱。
人世滄桑雖有情,來去匆匆皆為夢。紅楓染盡群山麓,殘陽西下聞秋歲。
修持一顆淡定之心,做到得意時淡然,失意時坦然,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方能達觀進取、笑看風雲。
作者簡介:
宿文淵,原名宿春禮
從事圖書策劃及出版社科類、勵志類圖書50部,其中《比爾蓋茨給青少年的11條準則》《狼性法則——職場強者生存之道》《責任勝於能力》《責任——優秀員工的行為準則》《方法總比困難多》《人一生要注意的50個細節》《思路決定出路》等多部圖書在圖書市場保持常銷。
章節試閱
不動,榮辱皆安定
「不動心」是一個人修養和定力的體現,若一個人心無定力,就會被外界環境左右,隨外界的境遇而動搖。佛家認為,心是一切的基礎,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入定,必須先從修心開始。修心即是淨心,心靈不隨外物而轉,就能達到心智的自由。
五色幡升空時迎風飄動,一僧說是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六祖惠能從旁邊經過,笑談,既非風動,也非幡動,乃二僧心動。
風動、幡動,都不過是外境的變遷,不動心,才能真正認清自我,保持內心的安寧。
人們想要淨心時,往往習慣於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雖然在不斷告訴自己「不能動心,不能動心」,其實這個時候心已經動了;提醒自己「心不能隨境轉」,這個時候心已經轉了。真正的淨心不是刻意控制,也不是刻意把握它。什麼時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因外在環境而波動。心不動了,人就不會為外界的誘惑所動,從而可以淨化自身。
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為什麼我們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我給你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內有一獼猴,蹦跳不停,另有五隻獼猴從東西南北窗邊追逐猩猩。猩猩回應,如是六窗,俱喚俱應。六隻獼猴、六隻猩猩,不容易很快認出哪一個是自己。」
仰山禪師聽後,知道洪恩禪師是說我們內在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鼓噪繁動,彼此糾纏不清,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認識哪一個是真的自己?因此便起而禮謝道:
「適蒙和尚以譬喻開示,無不了知,如果內在的獼猴睡覺,外境的猩猩欲與它相見,且又如何?」
洪恩禪師便下繩床,拉著仰山禪師,手舞足蹈似的說道:
「好比在田地裡,防止鳥雀偷吃禾苗的果實,豎一個稻草假人,所謂『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妨萬物假圍繞』?」
仰山終於言下契入(在言語中體會佛法真意)。
人之所以難以認清自己,是因為真心蒙塵,就像一面鏡子,被灰塵遮蓋,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體的形貌。真心不顯,妄心就會佔據人心,時時刻刻攀緣外境,心猿意馬,不肯休息。
不識本心,內心不定,心就會隨物轉;倘若能了知自己的心,動靜如一,那麼萬象萬物都可以隨心而轉。淨心才能入定,從而擺脫外物的牽絆;心不因外物而動才能真正認清自己,遇到順境不動,遇到逆境也不動,不受任何外在的影響。「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不管世間如何變化,在心靜的人看來,都是一樣。
人們常常有一種隨波逐流的從眾心理,做事的動機往往不是那麼明確,看到別人怎麼做自己也怎麼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去行動,尤其是在通往成功、幸福、快樂的道路上,一切似乎已經有了約定俗成的標準。
俗話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能在多數人的否定中肯定自我的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也是能走向成功的人。能夠在多數人的打擊中昂然挺立,堅持自己的判斷,不為外物所動,這樣的人一定能有所成就。只要心中澄澈清明,就不會被欲望牽制。
不動,榮辱皆安定
「不動心」是一個人修養和定力的體現,若一個人心無定力,就會被外界環境左右,隨外界的境遇而動搖。佛家認為,心是一切的基礎,一個人如果想要真正入定,必須先從修心開始。修心即是淨心,心靈不隨外物而轉,就能達到心智的自由。
五色幡升空時迎風飄動,一僧說是幡動,一僧說是風動,六祖惠能從旁邊經過,笑談,既非風動,也非幡動,乃二僧心動。
風動、幡動,都不過是外境的變遷,不動心,才能真正認清自我,保持內心的安寧。
人們想要淨心時,往往習慣於用理性去控制,但這樣做很可能適得其反。雖然在不斷告訴自...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觀心:修好心才能轉好運
做人先從觀心開始
踏踏實實,保持真實的自己
主動孤獨,沉澱一切煩惱
自省的力量
有約束,才不會走錯路
以勇氣懺悔,用真誠改過
心不動,榮辱皆安定
每個人都有無可取代的優點
以自謙的態度提升自己
第二章 安心:真正的貧窮是心無安處
明浮躁源,戒浮躁心
心常在靜處
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
越親近自然,焦慮越易消失
修一顆不為身體境遇所動的心
做第三類人:提起,放下
在喧囂處,修得暇滿身
第三章 靜心:在喧囂中安頓身心
世事無常,不必掛懷
不自擾,煩惱都在身外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不拘於外物,便是輕鬆
釋懷是看不見的幸福
執著是繭,縛住自己也隔絕幸福
破除「我執」,生活處處動人
有所捨棄,才能活得灑脫
卸掉重負,輕裝上路
第四章 舒心:無心而求,找回內心的純粹和充盈
誰在給我們設置障礙
不快樂是因為活得不單純
快樂在於找到內在的純粹和自由
靜心抬頭,發覺生活的千般美麗
微笑的力量
不與外界爭執,少和自己較量
吃飯睡覺也是修行
處處退一步,步步饒一回
第五章 養心:接受遺憾,在寂寞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人生有遺憾才真實
完美不是心中虛幻的寶塔
有缺憾的人生,依然美麗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生命要耐得住寂寞
與自己對話,讓外在的東西慢慢沉澱
第六章 隨心:空悟超脫,看破生死始成佛
生命仿若不繫舟
空悟禪音紅塵聽
風過疏竹,來去自如
一切皆空實為樣樣都有
縱身大化,不喜不懼
第七章 隨性:回歸本性,做真正的自己
人生隨時要保持單純的本性
想得少點,活得簡單
做人不摻雜念
除去心中累贅,回歸自然天性
聰明累,過無心機的人生
做人要有一顆直心
不偽飾,不失本色
做自己最幸福
第八章 淡泊:放下負累,把貪嗔癡裝進行囊
欲望的海水越喝越渴
想抓住的太多,能抓住的太少
除去閒名,禪師本是和尚
幸福的本質是實現,而不是佔有
取捨都是為了心的快樂
輕囊致遠,靜心久行
別為了流淚,而錯過滿天繁星
舍去貪婪,過不負累的人生
不貪不執的清淨心
第九章 寬忍:能讓能忍,把傾斜的世界在心頭放平
忍是心的雕刻刀
心不嫉,身無疾
和你的憤怒締一個約
先做牛馬,再做龍象
有辱能忍,才能隨意屈伸
彎腰不是卑微,而是成熟
寬容無法改變過去,卻能改變未來
第十章 博愛:我為人人,愛是恒久的富源
愛是什麼:百分之百的忠誠,百分之百的容忍
接納愛的本來面目
不要害怕去愛:斬斷你的猶豫與怯懦
有情不是罪過,癡愛才生煩惱
向前走的愛,向後退的愛
一份清淨無染的愛:愛過,
愛之難不在絢爛,而在平淡
守護好自己愛的天性
讓別人受益,讓自己開心
沉迷於欲望便是畫地為牢
前言
第一章 觀心:修好心才能轉好運
做人先從觀心開始
踏踏實實,保持真實的自己
主動孤獨,沉澱一切煩惱
自省的力量
有約束,才不會走錯路
以勇氣懺悔,用真誠改過
心不動,榮辱皆安定
每個人都有無可取代的優點
以自謙的態度提升自己
第二章 安心:真正的貧窮是心無安處
明浮躁源,戒浮躁心
心常在靜處
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
越親近自然,焦慮越易消失
修一顆不為身體境遇所動的心
做第三類人:提起,放下
在喧囂處,修得暇滿身
第三章 靜心:在喧囂中安頓身心
世事無常,不必掛懷
不自擾,煩惱都在身外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