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趣味故事只是好笑而已嗎?】
異想天開的情節、無厘頭的發展、幽默風趣的對話、生動鮮活的角色互動……這些都是趣味故事吸引孩子的魔力。這類故事不僅帶來歡笑與樂趣,讓孩子享受閱讀,還能在不知不覺中帶來深遠的影響:
✧ 讓孩子愛上閱讀——充滿趣味的情節能激發好奇心,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翻開書頁,減少對文字的抗拒,培養閱讀習慣。
✧ 培養幽默感與情緒調適能力——生活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而幽默是面對困難的好方法。它能舒緩壓力,幫助孩子用輕鬆的心態看待挫折,減少焦慮與擔憂,讓心情更加開朗。
✧ 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天馬行空的點子、意想不到的情節發展,讓孩子的思維更靈活;非現實的設定則讓他們體會到,世界充滿無限可能,啟發創意與探索的精神。
✧ 幫助理解生活與人際關係——生活多變,人際互動充滿挑戰。比起硬邦邦的說教,輕鬆幽默的故事更能讓孩子在歡笑中領悟生活的道理。
✧ 增進親子情感與互動——和孩子共讀趣味故事,一起開懷大笑,讓親子時光充滿溫馨與樂趣,創造美好的回憶!
【中村陽子老師筆下「矛盾又溫柔」的大野狼】
在我們所熟知的傳統童話中,野狼是常見、重要的角色之一,例如:《小紅帽》、《三隻小豬》、《彼得與狼》,這些故事中的大野狼通常是飢餓、狡猾、詭計多端的掠食者,但在中村陽子老師的《大野狼保母》系列中,大野狼雖然保留了「傳統童話中的掠食者」設定,個性卻與那些狡詐、冷酷的形象大不相同。牠既不是聰明絕頂的陰謀家,也不是殘忍無情的大壞蛋,反而是一隻有點傻氣、計畫總是落空,但內心其實溫柔的大野狼。
■ 自信又迷糊,總是盤算著「完美計畫」
大野狼一開始滿懷信心,覺得自己可以輕鬆欺騙小貓們,把牠們養胖後大快朵頤。然而,牠的計畫雖然總是有個好的開始,卻沒有一個是成功的,因為,小貓們完全不按牌理出牌,讓牠疲於應付。
■ 表面上是「兇猛大野狼」,實際上卻是「最溫柔的照顧者」
在《好餓好餓的大野狼》故事中,大野狼總是一臉「被迫成為保母」無奈的模樣,但實際行動卻完全相反。當小貓們玩得髒兮兮時,帶著牠們去池塘洗澡;當小貓們沉入水裡時,心急的救起牠們;當小貓們冷得發抖時,忙著升起柴火,讓牠們取暖……大野狼說的話、做的事,看似全都是為了要能好好享用小貓咪們,但這種口是心非的反差萌,卻讓人感到開心與溫暖,不由得喜歡上牠。
■ 具有創新思維的創意家,意外成為「溫柔的保母」
大野狼從一心一意想要吃掉小貓咪的經驗中,一改舊有的認知與想法,決定成為「保母」,來換取食物。誰能說牠不是一隻具有「創新思維」的大野狼創意家呢?而且大野狼決定這麼做之後,細心盡責,很認分的當起孩子們親密的「大玩偶」,任由牠們捉弄,「兇狠」的本色完全不見了,盡顯的只有「溫柔」。
■ 個性矛盾卻真誠,最終讓孩子與讀者都愛上牠
• 牠本來應該是一隻可怕的掠食者,但實際上卻是個溫柔的照顧者。
• 牠不斷抱怨「照顧孩子太辛苦」,卻細心盡責,一點也不馬虎。
• 牠想著「一定要吃掉這些小貓」,卻變成「絕對不能讓牠們受傷」。
大野狼的魅力來自於角色的「矛盾」,而正是這樣的矛盾與轉變,讓讀者笑開懷、感到溫暖與共鳴,讀者們也就自然的喜歡上這隻「聰明」又討喜的大野狼了。
【導讀分享:《好餓好餓的大野狼》】
你能想像一隻飢腸轆轆的大野狼,居然變成了森林裡的「保母」嗎?這是怎麼回事?是牠餓到神志不清?還是牠其實在暗中策劃什麼驚天陰謀?更奇怪的是,動物媽媽們竟然願意把自己的寶貝交給大野狼照顧!只要翻開這本書,這些疑問都能找到答案。
1. 顛覆傳統印象,創造幽默反差
大野狼在童話裡通常是狡猾、冷酷的掠食者,但在中村陽子老師的筆下,這隻狼卻有些迷糊、帶點傻氣,甚至還意外流露出溫柔的一面。雖然牠一開始確實想把小貓們養胖再吃掉,但計畫卻總是被各種突發狀況打亂,最後陰錯陽差成了最細心的「保母」。這樣的角色設計不僅充滿喜劇色彩,還能讓孩子打破刻板印象,用更開放的心態看待不同角色。
【趣味亮點】
• 「完美計畫」總是失敗收場
大野狼原本打算著把小貓們餵得胖胖的再吃掉,卻不知不覺的成了牠們的保母,還把牠們照顧得無微不至。
• 想「準備大餐」,反而被小貓們感謝
大野狼心想,如果把木梅果醬塗在小貓咪身上,說不定更好吃!結果,辛辛苦苦陪著小貓們熬果醬,雖然沒吃到,卻換來滿滿的感激。
• 從飢餓的掠食者,變成溫柔的守護者
大野狼一開始只是想吃掉小貓,沒想到卻漸漸在照顧過程中產生情感,並改變了想法,成為森林裡最稱職的「保母」。這個令人意外又暖心的反轉,讓故事充滿驚喜。
2. 孩子容易共鳴的幽默與互動
故事中,小貓咪們做了許多孩子熟悉的遊戲和行為。這能夠讓孩子們覺得故事中的小貓咪和他們自己沒有距離,像是自己的朋友或是自己的一部分。特別是在那些「不照劇本走」的場景中,孩子們可以從中找到一種自由與想像的快樂感,讓故事成為他們情感和生活經歷的延伸。
【趣味場景】
• 抓蝴蝶、逗蚱蜢、追青蛙、盯著螞蟻排隊前進,小貓咪們旺盛的精力和滿滿的好奇心,大大拖慢了大野狼實現牠的計畫,這讓大野狼感到很無奈。
• 有力氣了,就是好好的玩耍。小貓咪們盡情的吃飽木莓之後,開始玩起泥巴戰。
• 什麼都好玩。把升火用的小木柴當成劍來打鬥,完全不照著大野狼的劇本走。
3. 插圖與故事節奏的幽默感
當孩子在閱讀圖畫時,大野狼與小貓咪們生動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對比,將緊緊的吸引住他們的目光,而大野狼的計畫一再失敗的故事情節,則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期待感,想要知道大野狼最後的結局。
【圖畫中生動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對比】
• 大野狼「討好的假笑」vs.小貓咪「認真的思考」
這種反差讓孩子能立刻感受到大野狼一定有什麼壞心思,對小貓咪們的擔心也油然而生。
• 大野狼「精疲力竭」vs.小貓咪「生龍活虎」
大野狼的滿臉疲憊與小貓咪的奕奕神采形成強烈對比,孩子會忍不住為大野狼的狼狽和小貓咪的頑皮發笑。
• 大野狼的「奸笑」vs.小貓咪的「天真」
看似小貓咪們有危險,實則倒楣的是大野狼,這樣的「快感」會讓孩子們十分期待「大野狼的計畫又要失敗了」。
【情節循環的節奏與趣味】
「設計圈套 → 小貓咪隨心所欲 → 大野狼手忙腳亂 → 重新想辦法」,像這樣每次都讓大野狼快要成功卻又失敗的重複性帶來了喜劇效果,也讓孩子不禁期待大野狼下一次的計畫「再次」失敗,形成一種「明知結果卻還是期待過程」的有趣閱讀體驗。
閱讀,對孩子的心性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中村陽子老師的大野狼首作——《好餓好餓的大野狼》,不僅是一本經典的趣味繪本,更是一個關於改變、包容與友善的故事。它讓孩子在笑聲中學習幽默、理解他人,並發現世界並非黑白分明,而是充滿各種可能性。
【導讀分享:《好忙好忙的大野狼》】
接續前作——《好餓好餓的大野狼》,在《好忙好忙的大野狼》這個故事中,大野狼不再是「想吃小貓咪」的角色,而是正式成為每天忙得團團轉的「保母」,努力適應「熱鬧滾滾」的托育生活!
但是,這份工作一點也不輕鬆,比大野狼原本想的辛苦多了!面對什麼狀況都有的孩子,大野狼發現帶孩子真的很累、很麻煩,於是,決定找人來幫忙。沒想到,烏鴉是來「幫倒忙」的,大野狼不但沒有辦法放鬆,還多了一個「大孩子」。對牠來說,這一切簡直是雪上加霜!
中村陽子老師再次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帶來一場關於「托育挑戰」與「意外收穫」的趣味故事,讓孩子們在歡笑中感受大野狼「升級版」的變化與成長。
1. 天不從「狼」願的情節,顛覆預期
「咦!大野狼也會當保母?」沒錯!而且還是非常認真努力、細心負責的保母!但是,當保母完全不是大野狼以為的那麼回事,想要「輕鬆」換得食物來填飽子,一點也不容易!
既然已經跳入「火坑」,大野狼便想了一個辦法——找人幫忙——來解決問題。就這樣,烏鴉來了。原本,大野狼盤算的是只要把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全都交給烏鴉,牠只要坐等食物送上門就好。未料,卻演變成烏鴉竟比自己更受孩子們歡迎。這個「意料之外」不斷衍生出來的情節發展,便成了整個故事的趣味主軸。
2. 角色不同個性的對比——狼的「一板一眼」vs.烏鴉的「熱情」
大野狼謹慎、細心,對孩子的照護小心翼翼,無微不至;烏鴉照顧孩子的方式則是超乎想像,雖然熱情滿滿、點子多,提供孩子們各種冒險的機會,卻又顯得不夠謹慎。比如:滾來滾去、丟核桃、空中降落等遊戲,儘管孩子們樂在其中,大野狼卻總是忍不住要捏把冷汗。大野狼與烏鴉的不同個性所形成的衝突事件,反而成為「笑」點。
● 向前滾遊戲:「嘎〜嘎〜滾滾滾,不停的滾!」畫面充滿動感與歡樂,但看著孩子們興致高昂的裹著葉子向前滾,這樣的場景卻讓大野狼大受驚嚇。
● 空中降落遊戲:在地上堆滿厚厚的落葉和枯草當防護墊,烏鴉再把孩子們叼到半空中往下丟,這個遊戲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可是,大野狼卻疲於撿拾更多的落葉與枯草,提心吊膽的。
狼的擔憂,烏鴉的自信與孩子的天真,大野狼和大家不同調及無奈的反應,形成明顯的對比,是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正當烏鴉和孩子們玩得起勁時,大野狼卻突然崩潰大喊:「太危險了!不要這樣做!」這些玩耍時的動態情境帶來歡笑,而氣氛瞬間的轉變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角色間的情緒變化。
3. 從手忙腳亂到合作無間的溫馨結局
一個事件又一個事件,一個遊戲又一個遊戲,整個故事的節奏明快,不會讓孩子感到無聊,完全讓孩子們沉浸在故事的樂趣中!
● 前半段——孩子們鬧翻天,大野狼疲於應付,面臨托兒危機,之後請來的烏鴉又「幫倒忙」,整個場面熱鬧不已。
● 中段——烏鴉帶頭和一群孩子玩瘋了。大野狼精疲力盡,最後忍無可忍,只好「開除」烏鴉,但孩子們卻很想念牠的陪伴。這點讓大野狼感到意外又失落。
● 尾聲——大野狼生病了,這是大野狼「吃醋、想偷懶」?或者是大野狼想要讓烏鴉回來所使用的小心機呢?對於大野狼生病的發展,既幽默又充滿巧思。
● 結局——知道大野狼生病了,烏鴉果真再次回來幫忙。大野狼看著孩子們高興的圍繞在烏鴉身邊,不免感到有點吃醋,但牠很快的換了一個想法,自我安慰的說:「反正我得到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最後,故事在忙碌、歡樂與溫馨中落幕。
4. 好笑之外的深層思考
《好忙好忙的大野狼》不僅僅是一本「熱熱鬧鬧」的好笑繪本,還提供了許多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 孩子們的視角和需求與大人以為的不同
大人認為「規矩」和「安全」最重要,但孩子也需要自由玩耍的樂趣。雖然「孩子的世界」並不總是按大人的標準運行,大人卻可以為孩子做好需要的「保護措施」,然後給予孩子「勇於冒險的機會」,幫助他們的身心獲得更健康的發展。
■ 角色關係的轉變
大野狼原本只是想找幫手,卻發現自己在這份工作中投入了許多情感,而烏鴉則從「隨性的保母」變成能夠「注意安全的保母」,成了孩子們最可靠的遊戲夥伴,這樣的角色成長和讀者之間建立起更深刻的情感共鳴。
■ 讓孩子學會包容與合作
大野狼和烏鴉雖然一開始有衝突,但最終找到了一種「合作」的方式,這點可以幫助孩子們學習欣賞不同的人,並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延續了前作的風格,《好忙好忙的大野狼》也是一個充滿幽默、反轉與溫暖的趣味故事。細細品讀,讀者們可以發現大野狼與烏鴉的個性實際上是互補的,一靜一動,一冷一熱,經過不斷的衝突、磨合、解開誤會,大野狼的心情放輕鬆,烏鴉更加注意安全,最後,彼此互為最佳的合作伙伴,當然,最幸福的就是孩子們了。真是一個快樂的結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