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極為少見、百科全書式討論老化的書。書中提供了龐大而周全的資訊,告訴我們在過去40億年中,隨機的演化為生物界提供了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各種策略,讓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物種,都能找到適合自身存活的方法。
作者希望從這本書的分析,能夠找出健康又長壽的方法,壽命的長短就由內在的基因的組成和表現來決定了。
商品特色
本書作者是華人在基因研究方面的傑出專家,他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帶領讀者一起探索健康與長壽的秘密。內容不但深入淺出,廣泛卻又精要,而且還包括了許多目前並不為眾所知的有趣知識。若想要認識健康、長壽、基因等等相關知識,此書是目前最佳的科普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徐明達
臺灣大學化學系學、碩士,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生物學博士,專長領域為分子生物學、腫瘤基因及電子顯微鏡。現為陽明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任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副教授、紐約西奈山醫學院教授、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陽明大學生科院院長、通識中心主任、陽明大學副校長、榮陽基因體中心主任、生化及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講座教授。
作者徐明達教授,曾經在「開卷好書」、「吳大猷科普獎」獲獎,被譽為是「最會說故事的科學家」。
推薦序
人出生之後必然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生理機能逐漸減退,生殖能力逐漸喪失,老化在生物世界中似乎是個無可逃脫的宿命。但老化背後究竟是什麼機制在決定?為什麼不同生物彼此老化的速度會有天壤之別?一般對老化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機器用久了終究會損壞!但是這個解釋並沒有說明,有沒有特定的原因會造成身體在老化過程中的損壞;另外它也沒有解釋為什麼不同的動物,其壽命的差異會如此巨大,像老鼠最多只能活二到三歲,而人的壽命可以到100 歲!
要認識並掌握老化的生物意義,必須從「為什麼會老(why we age)?」和「怎麼變老(how we age)?」這兩個不同的層次切入。前者試著回答生物為什麼在長期演化中,會演化出使個體老化的基因。而後者則試圖去瞭解在生命運作的過程中,什麼樣的分子機製造成細胞、組織乃至個體呈現老化的特徵。有二個演化生物學的理論可以解釋不同生物老化產生的原因。一個理論是美國演化生物學家喬治•威廉斯(George C. Williams) 提出。
簡單的說:老化就是維持年青活力必須付出的代價。演化過程會不斷強化那些維持年輕生命運作的基因活性。但那些基因運作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潛在的傷害,這些潛在的傷害年輕時看不出來,但到了老年時就會逐漸浮現出來。這個理論對多數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中國年輕媽媽生產後,傳統上都要作月子調養身體,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個老化理論是由英國演化生物學家湯姆•柯科伍德(Thomas Kirkwood) 所提出的「生命的投資抉擇理論」。柯科伍德認為每一個物種所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在演化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去應對不同環境的壓力,就成了一個重大投資策略的抉擇。生命的延續必須要不斷地去修補身體的損傷;另外所有的生物都要繁殖後代。身體的修補保養和繁殖後代這兩件事都非常耗費資源,當資源有限時,生物就要面臨抉擇:是把有限資源投資在身體修補呢?還是投資在趕快繁殖後代?
至於是什麼樣的分子機製造成身體的老化?目前比較流行的理論也有兩個。一是保護細胞染色體端點的端粒子結構,在細胞分裂過程中逐漸耗損所造成;一是細胞內的氧化壓力造成細胞傷害不斷地累積所致。瞭解造成身體老化的分子機制後,當然就可以去探究可能介入的方法或是藥物,來減緩老化的過程,或是伴隨老化而來的各種慢性疾病。
當我們掌握了認識老化這兩個why and how的面向後,再來看徐明達教授的這本新書:尋找健康長壽的秘密。我們就不得不佩服明達兄在這個課題上下的功夫。傳統討論老化或長壽的書,多半集中在動物或是哺乳動物身上。而這本書開始就把細菌抬上桌面,把細菌和動、植物並列,介紹在這三種生物中的長壽物種。接下來明達採取了一個過去很少見的方式,把生物界延緩老化的策略歸納成幾個不同的面向,包括緩慢的生長;社會昆蟲的壽命;長期假死再復活;生殖後即死亡。然後在每一個面向中,再去介紹生物界中有那些物種採用了這樣的策略,來延緩老化或是增加繁殖後代的成功率。最後一部分則集中討論哺乳類動物包括人在內,影響壽命長短的因素,以及可能介入的方法或是藥物。
這是一本極為少見、百科全書式討論老化的書。書中提供了龐大而周全的資訊,告訴我們在過去40億年中,隨機的演化為生物界提供了五花八門、千奇百怪的各種策略,讓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物種,都能找到適合自身存活的方法。尤其當我們看到單細胞生物像細菌,可以在2.5億年的鹽結晶中獲得新生,讓我們對生命如何從沉睡中復甦有了一個全新的想像。
本書唯一讓我覺得不方便的地方,就是缺少參考資料的引用。但是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如果能把我開始介紹老化why and how的兩個面向,作為參考的基奌,試著用這兩個面向去瞭解書中提到的每一個生物物種採取獨特的老化,或是延緩老化的策略,接下來再自己上Google,找出相關的參考資料來印証之前自己在閱讀後的想法,這樣可以更加深自己對老化的認識。這是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方法,而我也的確從這樣的閱讀經驗中獲得了很多樂趣,和對生物老化有一種融會貫通的喜悅。因此我特別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喜愛生物演化和希望一探老化奧祕的朋友。
周成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兼任教授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教授 臺北榮總教學研究部特約研究員
人出生之後必然會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生理機能逐漸減退,生殖能力逐漸喪失,老化在生物世界中似乎是個無可逃脫的宿命。但老化背後究竟是什麼機制在決定?為什麼不同生物彼此老化的速度會有天壤之別?一般對老化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機器用久了終究會損壞!但是這個解釋並沒有說明,有沒有特定的原因會造成身體在老化過程中的損壞;另外它也沒有解釋為什麼不同的動物,其壽命的差異會如此巨大,像老鼠最多只能活二到三歲,而人的壽命可以到100 歲!
要認識並掌握老化的生物意義,必須從「為什麼會老(why we ...
作者序
自序
我現在已經80歲了,已經進入生命的末期,有好多朋友都已相繼去世離開人世,為此開始想到壽命的意義,想從自然界的生物去探討壽命和內在及外在因素的關係,為此我找了許多長壽和短命的生物去分析到底生物的壽命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再來探討影響人及其他生物的因素,以便找出人可以有健康並長壽的秘密。這本書就是討論這個議題。
生物有兩種細胞:生殖細胞(germline cells) 和體細胞(somatic cells) ,生殖細胞會延續和演化生命,因此幾乎可以無限生長(在身體裡面的例外),但體細胞就會有一定的壽命,會影響生物壽命長短不外:1) 基因的組成及幹細胞的壽命,2) 基因的運作控制,也就是在相同基因會有不同的表現,即所謂的表觀基因運作,3) 內在和外在環境的變化。
第一個會影響生物壽命就是與生帶來的基因及後續的表觀基因運作,就像一個機器用久就會損耗一樣,隨著年齡增加在生物辛苦工作的基因產物就會減少和損耗,需要去修補,但老化時修補能力降低,基因產物的損耗就會造成死亡,所以生物的壽命大多有年齡的限制,除了一些特別生物外不可能永生,但有的生物本身就是幹細胞如細菌,或有很好的幹細胞而發育簡單如水螅及燈塔水母,這類生物幾乎可以永生或有非常長的壽命。另一類生物則利用有效好的幹細胞在適當的環境下慢慢生長,這種生物例如在高山上的松柏可以有很長的壽命。
生物的內在和外在環境也是影響生物壽命的重要因素,外在環境就是生存的環境,有溫度、水份、放射線、壓力、食物及會攻擊它的敵人等,雖然基因是很難加以改變的,但環境是我們可以控制的,我們現在可以用進步的醫藥來補充基因的不足,以及改善我們處在的生存環境來減緩老化和延長壽命,有些生物會利用表觀基因的運作可以合成一些特別的分子在環境的壓力下暫時停止生長,有的用這種方法可以撐了很多年,來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內在的環境如寄生或共生的微生物,寄生的微生物大都對生物有害,共生的微生物大都生物有利,例如蟬幼蟲的共生細菌可以延長蟬的壽命。
生命是生育和死亡的輪迴,但快速大量的生育和延長壽命是一個幾乎不能同時進行的過程,因為環境資源的限制,快速生長和大量生育就會快速用掉能量無法進行身體的修補就會很快死亡,而延長壽命就會抑制生育,一般的生物大都是如此,這是生物的生殖和壽命互相牽制的定律,但在有社會結構的昆蟲如白蟻,牠們可以用表觀基因的控制來改變蟻后或少數幾個蟻王新陳代謝的運作,讓只有一個蟻后或少數幾個蟻王可以有很長的壽命並且執行生殖的功能,生下來的很多一般工蟻只有很短的壽命而且不能生殖,改變了生殖和壽命互相牽制的定律。在有大腦的高等生物雖然比較晚才成熟,而且生育量很少,但因為還需要教育和照顧後代,因此在生殖後還可以活相當長一段時間,就會比較長壽。
因為古代人的壽命平均只有30幾到40幾歲,因此人們很早就在尋找長生不老的秘密,秦始皇,漢武帝,都是追求長生不死的人,古代斯堪地那維亞女神Idun就有金蘋果,吃了就不會老,印度在公元前三世紀寫的的《摩訶婆羅多》就有提到永生之水,希臘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Herodotus(484 BC到to 425 BC)就說在衣索比亞Macrobians的地方,人都非常長壽,因為他們都喝了和使用了一種特別的〝青春之泉〞(Fountain of Youth),根據《可蘭經》的記載,亞歷山大大帝據說也去尋找青春之泉,但還沒有找到就死了,這個尋找〝青春之泉〞或能夠長生不老的傳說一直延到近代。
自古以來就有很長壽的人的傳說,聖經就有多位包括活了969歲的Methuselah(將 969 歲的年齡更改為更合理的 969 太陰月,可能只有 78.3 個太陽年后的年紀),在佛教中Tanhankara是第一佛,活了十萬歲,中國在商代的彭祖也享壽800多歲(如果用古代60天為一年的算法,則有134歲),根據《福建省永泰縣志》的記載,有一位名為陳順的人,出生於唐僖宗中華元年(公元881年),於元代泰定年間(公元1324年)去世,總共活了443年,唐代有一位僧人,名叫慧照[526-815],也活了290歲。根據《古事記》的記載,神武天皇(傳統上為公元前711年2月13日至公元前585年3月11日)壽命為126歲。但這些都沒有確切的資料可以証實。
中國醫書從最早就不相信永生的觀念,並不追求永生而只重長生,寫於先秦時代的《靈樞.天年篇》裡認為人從50歲開始老化,最多可以活到一百廿歲,稱為天年,很符合現在人的壽命觀念。從歷史上可以考証的資料,中國古代和希臘、羅馬的人都有活到70幾歲甚至一百多歲,因此在平均只有30歲的年代,而且沒有好的醫療制度之前,在好的環境下人是可以活到很長到了天年的壽命。
人體衰老最明顯的就是在臉部、頸部與手臂手背出現皺紋,而肌膚不再滋潤亮澤,甚至因為血液循環變差、皮脂分泌下降、造成皮膚過度乾燥。老年人會逐漸出現肌肉量變少,肌力與運動機能同時出現低落的狀態,平衡感與身體柔軟度都會變差。身體內部器官退化,體能下降,容易疲倦,牙齦萎縮,消化功能減弱。五官感覺(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也會逐漸出現顯著的衰退,記憶和思考能力減退,最不好的就是有老化出現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癌症或神經退化的疾病。
因此在天年的限制下我們應該追求的是減少老化產生的疾病並以此適度延長壽命,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是在老的時候還有健康的生命,並不是一昧的去追求延長壽命,這樣活著才有意義,現在有很多8-90歲的老人並不希望再活下去,因為日常生活需要別人照顧,生病時更不用說了,因此我希望從這本書的分析,能夠找出健康又長壽的方法,壽命的長短就由內在的基因的組成和表現來決定了。
自序
我現在已經80歲了,已經進入生命的末期,有好多朋友都已相繼去世離開人世,為此開始想到壽命的意義,想從自然界的生物去探討壽命和內在及外在因素的關係,為此我找了許多長壽和短命的生物去分析到底生物的壽命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再來探討影響人及其他生物的因素,以便找出人可以有健康並長壽的秘密。這本書就是討論這個議題。
生物有兩種細胞:生殖細胞(germline cells) 和體細胞(somatic cells) ,生殖細胞會延續和演化生命,因此幾乎可以無限生長(在身體裡面的例外),但體細胞就會有一定的壽命,會影響生物壽命長短不外:1) 基...
目錄
前言 9
第一篇 長壽生物 17
第一章 用無性生殖方式繁殖的單細胞生物:沒有老化或很低老化的生物 18
第二章 用幹細胞能夠長久生存的多細胞生物 31
第三章 用根莖、根、芽等作無性生殖長壽的植物 50
第二篇 緩慢的生長是長壽的秘訣 73
第一章 植物緩慢生長的策略 74
第二章 動物緩慢生長的策略 78
第三章 緩慢生長長壽的樹木 79
第四章 生長緩慢而可以活得很久的水生動物 96
第五章 可以活很久的兩棲類動物 117
第六章 鳥類 120
第七章 活得很久的昆蟲 122
第八章 陸上脊椎動物 125
第三篇 社會昆蟲的壽命和一般昆蟲有巨大差別 133
第一章 黃蜂(wasp,Pamoilidae,Sphecidae,Ves-pidae) 135
第二章 蜜蜂的社會行為和壽命 137
第三章 弓背螞蟻(Camponotus floridanus)和印度跳蟻(Harpegnathos saltator) 142
第四章 白蟻(以Cryptotermes secundus和Macroter-mes bellicosus為例) 148
第四篇 可以長期假死再復活或用暫時停止生命過程或發育的細菌及動植物來延長壽命 155
第一章 可以忍受高劑量放射量及脫水的Dei-noco-ccus radioduran細菌和抗高鹽古生菌(Archaea Bacteria) 156
第二章 可以忍受各種惡劣環境因子用假死來生存的水熊蟲(tardigrade) 160
第三章 長期脫水假死可以死而復活的嗜眠摇蚊幼(Sleeping Chironomid,學名:Poly-pedilumVanderplanki Hinton) 164
第四章 能長期脫水復活的蛭形輪蟲(bdelloid otifer) 168
第五章 以停止發育(Diapause)來延長壽命的線蟲(學名:Caenorhabditis elegans) 172
第六章 以停止發育來延長壽命的棉鈴蟲 180
第七章 能長期脫水復活的藍地毯(blue car-pet,學名:Craterostigma plantagi-neum)、旋蒴苣苔(Boea hydromel-trica)及巴爾幹苣苔(Haberlea hodo-pensis) 182
第八章 能夠忍受各種壓力的豐年蝦(Brine Shrimp)胚胎 186
第九章 能在無氧生活幾個月的黑鯽魚和金魚及其他 188
第十章 動物和人也可以暫時停止生命的運作再復活 193
第五篇 短命的生物─生殖後快速終止生命的動植物 195
第一章 Rhopalomyia californica,癭蚊的一種─最短壽的成蟲 196
第二章 交配後快速死亡的與無花果共生的榕小蜂 197
第三章 寄生生育後就死亡的捻翅目昆蟲 199
第四章 蜉蝣(mayfly)─短壽的成蟲生物 200
第五章 有非常短暫的生命的被囊動物Oikopleura dioica 205
第六章 生殖後就死亡的蠶蛾(Bombyx mori) 208
第七章 皇蛾(學名:Attacus atlas),另一種會吐絲的巨蛾也是在生殖後快速死亡 212
第八章 生殖後死亡的蟬 214
第九章 生殖後就死亡的雌章魚、魷魚和烏賊 219
第十章 生殖後就死亡的太平洋鮭魚(PacificSalmone) 223
第十一章 生產後就死亡的七鰓鰻 226
第十二章 生殖後就犧牲生命死亡的蜘蛛 227
第十三章 一次生殖就死亡的雄袋鼬 228
第十四章 一年生開花結實就死掉的植物 230
第十五章 一次開花就死亡的竹子 234
第六篇 會影響哺乳類動物包括人壽命長短的因素 237
第一章 壽命和生殖的關係 239
第二章 組織DNA修復能力和壽命的關係 243
第三章 壽命的長短和抗氧化壓力及處理壓力有關─Nrf2基因的角色 255
第四章 持續的精神壓力會減少壽命,但興奮效應(Hormesis)產生的低壓力反而會增長壽命 260
第五章 荷爾蒙在老化和壽命扮演的角色 274
第六章 表觀基因變化和壽命的關係 279
第七章 新陳代謝速率和壽命的關係 285
第八章 粒腺體新陳代謝和衰退老化的關係─少量減低或增加粒腺體的一些功能也可以增長壽命 290
第九章 限制飲食和改善飲食會增長壽命 299
第十章 體溫和壽命的關係─棕色脂肪組織的角色 317
第十一章 脂質的種類和代謝和壽命有關 323
第十二章 跳躍基因對壽命的影響 330
第十三章 共生微生物和壽命的關係 334
第十四章 低劑量放射線反而會延長人的壽命 341
第十五章 影響人類壽命主要是生活環境因素的改善和醫學進步 345
第十六章 和長壽有關的小分子 360
總結 369
前言 9
第一篇 長壽生物 17
第一章 用無性生殖方式繁殖的單細胞生物:沒有老化或很低老化的生物 18
第二章 用幹細胞能夠長久生存的多細胞生物 31
第三章 用根莖、根、芽等作無性生殖長壽的植物 50
第二篇 緩慢的生長是長壽的秘訣 73
第一章 植物緩慢生長的策略 74
第二章 動物緩慢生長的策略 78
第三章 緩慢生長長壽的樹木 79
第四章 生長緩慢而可以活得很久的水生動物 96
第五章 可以活很久的兩棲類動物 117
第六章 鳥類 120
第七章 活得很久的昆蟲 122
第八章 陸上脊椎動物 125
第三篇 社會昆蟲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