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叢書之一,城隍信仰,可謂是明清時期臺灣官方祭祀傳統的遺緒,分有祠祀與厲祭之祀等類型,自日本時代開始民間化,使其廣受尊崇,學界將之視為「司法神」,同時也是城市的守護神。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係每年農曆6月底迄至8月2日城隍聖誕千秋日止,計約一個多月,辦理一系列普度、超拔與夜巡等儀式;內容包含道士科儀、淨爐除穢、豎燈篙、放水燈、九大柱敬獻、迎斗燈、輪普、夜巡等。相當豐富且多元,由城隍廟九大柱信徒,桮選首事爐主,投入資源與人力的協助;2021年鑒於其特殊性,特公告登錄為嘉義市民俗。
2022年本局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58條、第60條之規定,委託學者溫宗翰進行「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為「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民俗活動進行調查研究,依其發展歷程、儀式內涵等面向,以跨領域研究概念,整合探討其文化底蘊,藉此作為保存文化資產的先決條件,建立文化資產的完整個案資料進而規劃、保存及再利用。
期許本書之出版,能夠使更多人認識本市重要的「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民俗活動,讓珍貴的文化資產承傳延續;同時,期待社會大眾在閱讀本書後,能和我們一起共同為保存臺灣無形文化資產努力。
作者簡介:
温宗翰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民俗亂彈執行編輯、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等議題;長年參與多部地方志編纂、口述歷史訪談、民俗調查研究、傳統表演藝術傳承工作等;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
民俗相關專書著有《笨港進香:彰化南瑤宮往笨港進香》、《將藝百年:如意振裕堂》、《將顯神威:拱吉堂》、《下頭路玄天上帝廟盪鞦韆》、《將顯神威:拱吉堂》、《南投縣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臺灣端午節慶典儀式與信仰習俗研究》等。
林宥辰
在地文史青年,秉持對於臺灣民俗文化高度興趣,長期參與並投入嘉義地區的文史工作,以及嘉義地區文史導覽工作。
章節試閱
台灣崇敬鬼神風氣興盛,尤其對鬼魂崇拜有一定程度之尊崇。清文人丁紹儀《東瀛識略》記寫道:「南人尚鬼,臺灣尤甚」,由此可知民間信仰對陰鬼祭祀之看重。在台灣民間信仰觀念裡,認為每年農曆七月鬼門開,陰間大開方便之門,讓孤魂野鬼得以重返人間接受「普度」。
中元普度源自於對地官大帝信仰的尊崇,民間信仰認為地官大帝聖誕有「赦罪」功能,此時透過普度,能協助地官大帝救助眾生,不僅發揮人性關懷精神,協助孤魂野鬼或祖先獲得拔度,藉此達到境安人和、冥陽兩利之效果。
台灣移民受到渡台禁令影響,而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之說法,再加上早期瘴厲瘟疫嚴重、械鬥民變頻繁,先民感念生活中總有許多移民來台沒有後代延續祭祀,使台灣社會對於無主陰鬼祭祀特別尊崇。這些崇敬鬼魂行為,以普度最為盛大且重要,隨著移民落地生根,日漸形構出輪普習俗,早期許多古老聚落,於每年農曆七月一日開始,就由一個庄頭輪過一個庄頭,輪普至七月底,直至今日幾乎每個聚落也都仍有普度;即便受到日本時代與戰後國民政府雙重社會控制影響,普度日期受到統一與規律化,也有反普度聲浪,但普度之於台灣人的重要性,並未使其因此消隱。
嘉義市城隍廟因主祀城隍爺,依據清代祭厲習俗,必然要諜告城隍,因而成為嘉義縣市普度文化的重要起源;民間相信由嘉義城隍廟開啟鬼門後,才展開整個諸羅城各聚落的普度活動;最後再由地藏庵收普。時至今日,作為嘉義市東市場代表性廟宇的嘉義城隍廟,每年普度,已不只是嘉義市民參加,往往也是整個嘉義地區最受注目的普度,甚至有臺北、臺中、高雄等地信眾,也會來認購普品,共襄盛舉,足見嘉義城隍廟中元普度已超越地域空間限制,有著影響力。
相傳,自嘉義市城隍廟建立以來,中元普度便是由城隍廟與九大柱共同辦理,長期發展下來,形構其文化資產特徵:尤其,數十年來,皆固定聘請張澤丕道長主持壇務,遂能形成固定的在地文化特色;其次,普度儀式並非只於農曆七月一日,更延續至月中舉辦理法會,且在城隍廟開普之後,嘉義市地區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普度文化,最後再於農曆八月一日時,由城隍廟辦理夜巡,以確保遊魂回歸,保障地方安寧,緊接其後,則再有為城隍爺聖誕祝壽,並於祝壽後,由各爐會舉行過爐活動,這顯現其儀式不單純只是一日的普度,而有前後一個月的相應祭祀文化。除此之外,嘉義城隍廟因結合九大柱共同辦理普度,使其不單純只是廟普,同時也是嘉義「東菜市」的「市仔普」,這彰顯城隍廟中元普度對地方社會與經濟產業的影響;基於如此種種原由,遂才使其成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
城隍信仰既是幽冥世界的司法神,也是某一地方守護神,被視為城市守護者,照顧商業經濟活動不遺餘力;城隍在脫離封建社會並民間化以後,便就展現出其豐富的信仰型態,無疑也呈顯民間信仰作為日常生活文化縮影的民俗思維;民間信仰不斷隨著時代演進,城隍信仰才能在經歷不同政權轉移下,形成今日諸多文化記憶疊加,發展出豐富多樣的城隍信仰活動,形構出一代又一代的地方集體記憶,進而成為臺灣重要的民俗文化資產。
台灣崇敬鬼神風氣興盛,尤其對鬼魂崇拜有一定程度之尊崇。清文人丁紹儀《東瀛識略》記寫道:「南人尚鬼,臺灣尤甚」,由此可知民間信仰對陰鬼祭祀之看重。在台灣民間信仰觀念裡,認為每年農曆七月鬼門開,陰間大開方便之門,讓孤魂野鬼得以重返人間接受「普度」。
中元普度源自於對地官大帝信仰的尊崇,民間信仰認為地官大帝聖誕有「赦罪」功能,此時透過普度,能協助地官大帝救助眾生,不僅發揮人性關懷精神,協助孤魂野鬼或祖先獲得拔度,藉此達到境安人和、冥陽兩利之效果。
台灣移民受到渡台禁令影響,而有「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之...
作者序
●市長序
嘉義市是一座有歷史、有感情、有故事的城市,自古以來,地處富饒嘉南平原心臟地帶,是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早期來臺開墾的移民,與在地族群結合落地生根,經歷大航海時代的荷西時期、清領開墾及日治時期發展等,累積多元精采的民俗文化,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底蘊。
嘉義城隍廟自早即香火鼎盛,並與民眾生活脈動息息相連。最早於康熙54年(1715)由諸羅知縣周鍾瑄發起捐俸創建,經歷多次重建,現今的城隍廟係於昭和15年(1940)重建竣工,2015年升格成為國定古蹟,保存包括全臺城隍廟罕見御匾「臺洋顯佑」、王得祿獻贈「道宏化育」匾及晉江龔道南所獻大算盤等許多珍貴文物。
城隍廟是嘉義地區信仰重鎮,其中,每年農曆七月舉辦的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係自清代以來便有流傳的民間傳統。嘉義市習俗認為:「城隍廟開普、地藏庵收普」每年農曆七月一日開始,由城隍廟普度開始,各個庄頭接著輪普,最後至地藏庵結束普度。此時,城隍爺再出面進行夜巡暗訪,促使各無形眾生不要在外遊蕩,各歸本位。城隍廟的中元普度,以道教科儀開啟祭祀,月中也透過佛教法會安頓無形魂體,農曆8月更舉辦有綏靖、聖誕等,整體信仰活動長達一個多月,吸引大量民眾襄贊參與,是本市重要民俗特色。
為此,本市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21年公告「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為嘉義市民俗文化資產。為延續這項數百年文化基業,城隍廟與九大柱信眾,每年投入許多心力籌辦活動,積極闡釋忠孝節義、明是非、辨善惡等普世價值,並思考向下深根,吸引青年人投入與傳承;
為延續如此豐厚百年文化基業,讓社會大眾對嘉義城隍廟與其相關無形文化資產有深入認識,遂策畫出版本書。期許社會大眾能藉此認識城市文化肌理,深厚共同文化情感,一起見證本市歷史榮華。
嘉義市市長 黃敏惠
●局長序
自2005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新法修正以來,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便依序投入傳統工藝、傳統表演藝術、民俗等相關項目的無形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為落實促進社會大眾對無形文化資產之認識,提升守護無形文化資產的現代認知,支援文化教育基本素材,以落實當代社會的文化資產實踐策略,遂自2021年起,陸續推動「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叢書」。
民俗文化資產是無形文資中,最能呈顯城市底蘊、歷史深度,以及地方社群對歷史、信仰、節慶等多元面向的文化表現形式。本市最早於2008年登錄「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為民俗文化資產,隨文資法修正腳步,後又陸續增加「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2018)、「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2021)、「嘉義九華山地藏庵過爐」(2021)、「鎮北宮駕前隍義堂什家將」(2024)等。
本次出版的「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是本市第3號民俗文化資產,見證了嘉義建城的文化脈絡。嘉義市是座歷史悠久古城,自清代建諸羅城至今已有約三百二十年之久,自古以來,有城池就有城隍信仰,城隍信仰更被視為城市守護神,因而顯現嘉義城隍廟與本市的歷史因緣。嘉義市也因城隍信仰誕生豐富信仰文化,諸如自清代傳承迄今的輪普習俗,或是日本時代便相當聞名的迎城隍活動,雖經歷時代轉型,迄今仍串聯著城市生活與信仰密不可分的文化脈動。
嘉義市城隍廟的中元祭典,依文獻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延續著官方典章制度中的祭厲文化;祭厲即祭祀城市中的無形孤魂,顯現臺灣人悲天憫人的胸懷。嘉義早期聚落有農曆七月輪普文化,這項習俗依據耆老所言,必須先由城隍廟舉辦中元普度,才能展開全市祭祀,因而又有「城隍廟開普」這樣的說法。隨然受到社會變遷與不同時期政策影響,輪普現象略有式微,但嘉義城隍廟開普的傳統,迄今仍保存良好,維護著廟普結合市場普與街普三種類型的普度文化特色,頗能代表台灣普度的文化多樣性。
2022年,本局先委託温宗翰老師進行「嘉義城隍廟中元祭典」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為本民俗活動進行深度盤點研究,依其歷史源流、信仰儀式及文化內涵等面向,以跨領域研究概念,整合探討其文化底蘊,藉此作為保存文化資產的先決條件,建立文化資產的完整個案資料進而規劃、保存及再利用。本書為當時調查研究計畫成果精簡彙整,力圖將研究成果採取更貼進大眾方式呈現,促進更多人閱讀與認識無形文化資產。
過去,本市所出版的無形文化資產叢書中,諸如《下路頭玄天上帝廟盪鞦韆》(2020)、《將藝百年如意振裕堂》(2021)、《將顯神威拱吉堂》(2021)等,皆榮獲國史館臺灣文獻館頒贈「文獻書刊推廣類佳作」,除相當感謝國史館台灣文獻館諸位委員的肯定,同時也自我期勉,希望能持續健全盈實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叢書,藉此持續為嘉義市文化知識打造傳承基石。
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局長 謝育哲
●編輯序
城隍在民間信仰中,扮演相當特殊的角色,與一般神祇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城隍爺沒有固定人物姓名,你可能在許多地方都曾祭祀城隍,卻始終不會知道他是誰;不像其他人格神那樣,有著明確且清晰的人物故事,知道他們可能來自哪裡,又是如何成神成仙,藉此提供人們去景仰與信賴;即便民間傳說中,曾有「水鬼變城隍」的故事,故事卻又往往僅存在某一地方,沒有普及性,我們很難確認所祭祀的城隍爺到底是誰?
城隍究竟是甚麼樣的神?在早期媒體渲染情況下,經常有人認為城隍是管理陰間的神祇,甚至有神會將之冠上「陰神」的說法,再加上許多地方的城隍廟周遭,總有半夜聽到鐵鍊聲響的說詞,就說是七爺八爺捉捕魂體前來歸案,這導致有許多人在對城隍信仰一知半解情況下,產生一種恐懼感,也讓城隍信仰曾經蒙上一層神秘面紗。
不過,城隍信仰這種既存在人世間,卻又穿越陰陽兩界;有著實存人格神形像,卻有沒有固定人物特性的特徵,倒是讓人對他產生各種好奇,所以晚近十幾年來,我嘗試走訪各地城隍廟,探索他們背後的故事。深入歷史肌理後,你卻又會發現城隍信仰與民眾的「既定印象」又有所不同,有人將他對應到古代水庸神信仰,衍生視為城牆與護城河的守護神,也有研究者將之視為城市的代表神,甚至英文翻譯就寫作「City God」,另也有研究者說,城隍是屬於「司法神」,用以調解百姓的紛擾,顯然城隍的象徵,具有多重屬性。
城隍神性的多重,是一種歷史記憶相互交疊的痕跡,彼此沒有對錯或衝突問題,城隍就是這麼多元的複合體。在清國官員紀錄中,往往將城隍爺當作是穩定民心,遏止犯罪的信仰對象,所以那種「理幽贊明」性質特別強烈,城隍的官階或身分,被賦予封建社會信仰邏輯,使其就像是一名地方父母官,民眾對城隍爺信任有加,同時也就是封建社會對「維持法治」的基本底線。
但臺灣其實很早就脫離清國封建社會,進入日本殖民政權後,城隍與日本帝國殖民法制之間,不再有相互對應的信仰象徵,所以就開始民間化,民間化的城隍信仰是讓我最覺得有趣之處,他既能是商業之神、農業之神,也是都市之神,對民眾而言,他再也不是「官」而是「神」,所以城隍爺沒有固定姓名,卻可以是任何人;第一次在《台灣日日新報》看到有報導提及,霧峰林家林允卿升任為嘉義城隍爺,無論真偽,對我震盪不小,這暗示著城隍爺可以是每個人對地方社會的集體投射,他可以是模糊的人物,也可以是明確的,你欣賞或景仰的地方人物,這種多元複合性特徵,呈現臺灣民間信仰的內在價值,人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城隍,我們所景仰者,正是我們要努力達成者。
本書是因應嘉義城隍廟中元普度祭典登錄為民俗文化資產後,為明確記錄其歷史、文化、儀式等細節,所進行的調查研究工作,進行再將之化為專書出版;全書內容,由我與嘉義在地文史工作者林宥辰兩人合作進行調查記錄,我們一同去作了儀式觀察,也作了些耆老口述訪談。由於宥辰在嘉義作調查研究甚久,所以頗能提供許多細節的補白,為呈現他多年來累積的工作,我特意在儀式記錄部分,保留他所寫得許多細節,也增加他過去整理嘉義市輪普的概況,涉及儀式的部分,幾乎都仰賴他完成。對我們而言,這本書是研究報告書的整理出版,但其實事後也有增添許多歷來的觀察細節,希望能以更豐富的在地觀察,呈現給社會大眾,未來既能看熱鬧也能看門道。
主編 温宗翰
●市長序
嘉義市是一座有歷史、有感情、有故事的城市,自古以來,地處富饒嘉南平原心臟地帶,是南來北往的中繼站,早期來臺開墾的移民,與在地族群結合落地生根,經歷大航海時代的荷西時期、清領開墾及日治時期發展等,累積多元精采的民俗文化,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底蘊。
嘉義城隍廟自早即香火鼎盛,並與民眾生活脈動息息相連。最早於康熙54年(1715)由諸羅知縣周鍾瑄發起捐俸創建,經歷多次重建,現今的城隍廟係於昭和15年(1940)重建竣工,2015年升格成為國定古蹟,保存包括全臺城隍廟罕見御匾「臺洋顯佑」、王得祿獻贈「道宏化育...
目錄
市長序
局長序
作者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城隍廟發展史略
壹、城隍信仰起源
貳、嘉義市城隍廟的建立
参、民間化的城隍廟
肆、東市場九大柱
一、總爐會
二、頭家會
三、吉祥社
四、吉勝堂
五、福興陞、後興陞
六、振聲社
七、東聯陞
八、泰安陞
九、慶福會
第三章、信仰儀式
壹、城隍與中元祭典
貳、嘉義市的輪普文化
參、中元祭典籌備狀況
一、抽鬮
二、取竹
三、斗燈陞座
四、徛燈篙(khiā-ting-ko)
五、道場佈置貳
肆、中元祭典儀式過程
一、第一日科儀
二、第二日科儀
三、第三日科儀
四、第四日科儀
伍、相關儀式
一、嘉義迎城隍
二、夜巡
三、城隍廟過爐
參考書目
市長序
局長序
作者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城隍廟發展史略
壹、城隍信仰起源
貳、嘉義市城隍廟的建立
参、民間化的城隍廟
肆、東市場九大柱
一、總爐會
二、頭家會
三、吉祥社
四、吉勝堂
五、福興陞、後興陞
六、振聲社
七、東聯陞
八、泰安陞
九、慶福會
第三章、信仰儀式
壹、城隍與中元祭典
貳、嘉義市的輪普文化
參、中元祭典籌備狀況
一、抽鬮
二、取竹
三、斗燈陞座
四、徛燈篙(khiā-ting-ko)
五、道場佈置貳
肆、中元祭典儀式過程
一、第一日科儀
二、第二日科儀
三、第三日科儀
四、第四日科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