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的主要對像是兩宋時期的《孟子》詮釋文獻,擬研討的問題包括三個方面:一、兩宋時期的孟子升格運動;二、兩宋時期的尊孟與非孟;三、兩宋時期的孟學思想,同時對兩宋學人詮釋《孟子》的方法加重作揭示。另外需要強調的是,關於兩宋時期的孟子思想,我們主要選取人性論、浩然之氣、王道論三個專題進行考察,將宋代學人對這三個問題的認識和見解進行研究和比較,從中我們不僅要探討孟子思想在宋代學人那裡獲得了怎樣的發揮,而且還要分析他們彼此之間的同與異及其原因所在,從而追尋兩宋時期的孟學思想的基本走向,把握宋代儒學思想發展的一般軌跡。之所以選取這三個專題,是因為宋代的尊孟者一致認為性善論、浩然之氣、王道論還有闢異端是孟子對儒家學說最傑出的貢獻,因此他們對這三個問題的闡釋和發揮較為充分,雖然孟子的心性論、義利之辨也是宋儒的重要理論資源,但是由於目前滂界的研究對這兩個問題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而全面,所在本文中我們不作重複性的贅論了。
作者簡介:
周淑萍,女,四川蓬溪人。1964年生,1982年考入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即攻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學位,1989年畢業留校至今。2001年考入西北大學中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陝西省孔子研究會理事。主持《十三經辭典》孟子卷的編寫,任該卷主編;合著《十三經導讀》、《十三經辭典》(孝經分卷)、《古漢語字典》等;在《史學理論研究》、《孔子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一項。
目錄
導論
上編
第一章兩宋以前孟學的演進
第一節先秦孟子的自尊與外界的冷漠
第二節兩漢孟荀齊號與孔孟一體
第三節魏晉至隋孟學的湮沉
第四節唐代宋代孟學升格的前驅
第二章兩宋時期孟子的升格運動
第一節孟子道統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孟子受封襲爵
第三節《孟子》立於學官,升為“兼經”
第四節《孟子》合入“四書”、“十三經”
第五節兩宋帝王與孟子
第三章兩宋孟子升格的內外緣由
第一節重振儒學
第二節宋人尊崇《中庸》的延伸
第三節宋人對孟子王道論的選擇
第四章兩宋非孟思潮
第一節孟子不能續道統
第二節孟子心性善說無驗
第三節孟子仁政說迂闊、足憚
第四節孟子“闢異端”失去太過
第五節兩宋非孟思潮原因探考
第六節兩宋非孟思潮遭遇回擊
下編
第五章孟子人性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性無善無惡
第二節孟子人性論在北宋的發展
第三節孟子人性論在南宋的走向
第六章孟子“浩然之氣”論在宋代的走向
第一節孟子“浩然之氣”論
第二節“浩然之氣”乃實有
第三節集義養氣
第四節持志養氣
第五節知言養氣
第七章王道迴響
第一節王霸之辨
第二節復行井田
第三節民本餘蘊
結束語
附錄
後記
導論
上編
第一章兩宋以前孟學的演進
第一節先秦孟子的自尊與外界的冷漠
第二節兩漢孟荀齊號與孔孟一體
第三節魏晉至隋孟學的湮沉
第四節唐代宋代孟學升格的前驅
第二章兩宋時期孟子的升格運動
第一節孟子道統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孟子受封襲爵
第三節《孟子》立於學官,升為“兼經”
第四節《孟子》合入“四書”、“十三經”
第五節兩宋帝王與孟子
第三章兩宋孟子升格的內外緣由
第一節重振儒學
第二節宋人尊崇《中庸》的延伸
第三節宋人對孟子王道論的選擇
第四章兩宋非孟思潮
第一節孟子不能續道統
第二節孟子心性善說無驗
第三節孟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