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是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萊維風格強烈的文集,既有自傳因素,又糅合了寓言、想象,甚至歷史。作者通過闡釋二十一種元素的特性,鉤沉了自己在二戰前后的成長、生活,對人類道德和物質世界的隱蔽關聯進行了深邃動人的追問。
化學家和奧斯維辛幸存者這兩個身份,在萊維身上如此強烈地共存着。對於萊維而言,化學是「一所政治的學校」,化學的物質世界向他呈現諸多微妙的倫理和道德隱喻,幫助他面對身為一個意大利猶太人在法西斯歲月中經歷的諸般流離。
萊維用惰性氣體「氬」來隱喻他成長的猶太社區和皮埃蒙特地區其他族裔之間的隔膜;用「汞」這種不穩定、易揮發的氣體來指代當時服膺於希特勒的意大利知識分子;而用元素「鋅」「惰性、必須要有雜質才能進行化學反應」的特性來有力諷刺了當時希特勒鼓吹的「猶太人是一種必須要去除的雜質」的荒謬言說。「鈰」、「釩」、「金」的故事則隱約還原了作者在奧斯維辛擔任「化學工程師」的經歷的痛苦記憶;而萊維對生命的看法也在zui后一章「碳」中揭露無遺,作家以超歷史的視角還原了一枚碳原子在天地萬物和人體之間的傳遞和循環。每個讀者也被迫和萊維面臨一樣的思考:既然生命都是物質的偶然、*重組,那生命必定是虛無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