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宮澤賢治的詩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國,許多讀者對於宮澤的童話更為熟悉。事實上,在全部十六卷別卷一共十九冊的《新校本宮澤賢治全集》(築摩書房,2009年3月)中,童話有五冊,而第二到第七冊全都是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宮澤的詩比童話具有更強大難揣的想象力。宮澤的詩高度抽象,同時又對任何時代都極具現實意義。對於原詩文本的定奪,譯者幾經篩選。因為宮澤的詩同時存在文圃堂版、十字屋版、築摩書房1956年版、築摩書房1967年版等諸多版本,且各個版本中,混雜着所謂「初稿」、詩人親筆修改版、生前發表版等混合文本或合成文本。其中《校本宮澤賢治全集》(築摩書房,1973—1977年)是以《春與阿修羅》初版為底本,其他詩篇也都基於草稿形態推敲而成,而之后的《新修宮澤賢治全集》(築摩書房,1979—1980年)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文本整理成相對易讀的形態。故本譯本的翻譯對象大多是收錄在上述新修全集中的文本。只有《永訣之晨》《寄語諸位同學》與《境內》三篇選擇收錄了在《新編宮澤賢治詩集》(新潮社,2014年7月)中的、宮澤家所藏手稿的文本,力求還原最為初始的詩人「心象」。
宮澤賢治(1896-1933)兒童文學巨匠,詩人、教師、農藝改革指導者,他的人與他的作品一樣,單純而又復雜。在他生前,僅僅自費出版了一部童話集,而且連一本也沒有賣出去,但在他死后卻獲得了巨大的聲譽。2000年,日本《朝日新聞》進行了一項調查,由作者自由投票選出「一千年里最受歡迎的日本文學家」,宮澤賢治名列第四,遠遠超過了太宰治、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和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