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以1979年冬天四川一個偏僻農村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老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生活故事,真實地記錄了「文革」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災難性破壞和在農民精神上造成的嚴重創傷,深刻反映了70年代末風雲變幻的社會面貌,並預示了結束動亂之後必將出現的光明、美好的前景。小說獲第一屆茅盾文學獎。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病中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茅盾致信作協書記處:「親愛的同志們,為了繁榮長篇小說的創作,我將我的稿費二十五萬元捐獻給作協,作為設立一個長篇小說文藝獎金的基金,以獎勵每年優秀的長篇小說。我自知病將不起,我衷心地祝願我國社會主義文學事業繁榮昌盛!」
茅盾文學獎遂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第一獎項,自一九八二年起,基本為四年一屆。獲獎作品反映了一九七七年以後長篇小說創作發展的軌跡和取得的成就,是卷帙浩繁的當代長篇小說文庫中的翹楚之作,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持續的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曾於一九九八年起出版「茅盾文學獎獲獎書系」,先後收入本社出版的獲獎作品。二〇〇四年,在讀者、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出版社的建議、推動與大力支持下,我們編輯出版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並一直努力保持全集的完整性,使其成為讀者心目中「茅獎」獲獎作品的權威版本。現在,我們又推出不同裝幀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以滿足廣大讀者和圖書愛好者閱讀、收藏的需求。獲茅盾文學獎殊榮的長篇小說層出不窮,「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的規模也將不斷擴大。感謝獲獎作者、作者親屬和有關出版社,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當代長篇小說創作和出版做出自己的貢獻,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多的優秀作品。
作者:周克芹(1936—1990),四川簡陽人。1958年畢業於成都農業專科學校。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短篇小說集《二丫和落魄秀才》,短篇小說集《石家兄妹》等。1990年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