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天使沉默》是我多年前的一部舊譯。今天,它能夠得以重新出版,要感謝上海九久讀書人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尤其感謝陳豐、任戰和李翔同志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們的厚愛和扶持,才讓這部陳年舊譯重新煥發嶄新的藝術魅力,為我們廣大讀者添加一份寶貴的精神食糧。
翻譯海因裡希·伯爾的《天使沉默》時,我就常常被他的文字所感動,因他的藝術魅力而受到深刻的震撼。沒有想到,伯爾的一部作品竟然擁有如此巨大的號召力,讓讀者和譯者禁不住淚眼婆娑,心潮澎湃。海因裡希·伯爾的《天使沉默》不愧為德國文學和世界文學的藝術珍品。伯爾以平鋪直敘的素描手法讓讀者如同身臨其境,進入德國戰後的渾噩世界,看到納粹德國發動的戰爭不僅殘害了其他的國家和民族,到頭來還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概括說來,《天使沉默》有真實、深刻和強烈藝術震撼力的三大特點。所謂真實,這裡不僅有真實的時間、真實的地點,它還有一系列真實的社會現象。
小說反映了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前後的德國社會面貌,故事的地點就在萊茵河畔的科隆城。小說裡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把他們定名為漢斯、費舍、勒基娜或者用其他一些任意的符號標誌,都是無關緊要的,都是小事。他們的名字,隨著盜用不同的身份證反正已經一變再變,至於叫什麼名字,完全無所謂了。他們是迷惘和丟失的一代。雖然,他們也是父母親的子女,是子女們的父母親,可是時代把他們捆綁在殘酷的戰爭囚車上,讓他們失掉了方向,失掉了精神,也失掉了靈魂。國家剝奪了他們做人的自由和尊嚴,留給他們的只是饑寒交迫,連愛情也喪失了自己的激情和力量。這般社會的真實面貌在海因裡希·伯爾的《天使沉默》中表現得栩栩如生,如同畫家的室內臨摹和野外寫生一樣。
至於深刻,那就需要分析伯爾在書中的表達手法。《天使沉默》是用相互交叉、分角色進行敘述的方式促使故事情節往前發展的。
這裡有一本瑣碎的流水帳,記錄了漢斯和費舍先生的日常生活。漢斯和勒基娜都被遺棄了,成為孤身獨影的鰥夫和寡婦。漢斯甚至羡慕死者獲得了生活的安寧。後來他們在戰後的混亂和廢墟中找到並且承認了愛情,他們重新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方向。
天使的題材讓讀者難以忘懷。書中的天使連接了故事的開始和結束,他兩次出現,可是沉默的天使並沒有給人帶來安慰和希望。相反,這尊沉默的天使把手往地下摳進去。當然,那是註定摳不出所以然,摳不明白人間的是非和社會的曲直的。樸素的語言和素描般的表述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令讀者難以忘懷。
必須指出,二〇一四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的紀念之時,又是中日甲午戰爭過去兩個花甲之年,戰爭的話題時常提及。當前,尤其中國沿海附近的一些鄰國迫不及待地希望改變和霸佔中國的一些島嶼和海面,戰爭的亂象環生。他們不習慣中國的強大和發展,有些國家的少數頭面人物似乎還饒有興趣地希望續寫戰爭題材的血腥作品,真是狂妄至極。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中國人民任人宰割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他們不會懼怕任何敢於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戰爭。
適逢舊譯《天使沉默》再度出版的機會,我把它重新修改一遍,把止不住的心裡話整理成文,記錄下來,與廣大讀者共勉。願《天使沉默》在中國文學的百花園地裡尋覓到更多
的知音和朋友!
曹乃雲
甲午年二月初五於維也納
修訂於庚子年端午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