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鐵皮鼓》面世,標誌著戰後德語文學的崛起,鼓手奧斯卡從此在世界文學畫廊中佔有一席之地。《鐵皮鼓》是君特·格拉斯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奧斯卡生於1924年,三歲時目睹了成人世界的荒誕無聊,決定停止長高。他經歷了“二戰”帶給波蘭和德國的苦難,見證了納粹的罪行。三十歲時,這個將現實敲入鼓聲,將玻璃唱碎的人,在精神病院寫下自己的生平和家族故事,他試圖在其魔幻現實自傳中證明,自己是充滿假像、謊言和罪惡的世界中的特立獨行者。1979年,由施隆多夫執導的同名電影上映。該片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和奧斯卡外語故事片獎。
《鐵皮鼓》是二戰之後世界文學重要的作品之一……君特·格拉斯肩負起回顧現代史的艱巨任務,喚醒人們所否認、所遺忘的一切。——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君特·格拉斯在《鐵皮鼓》裡,寫了一個不肯長大的人。小奧斯卡發現周圍的世界太過荒誕,就暗下決心要永遠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的決心……——王小波二次大戰後期,十六歲的君特?格拉斯應徵入伍,在戰鬥中受傷被俘。戰後入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學習,還先後當過黑市商人、石匠、爵士樂隊鼓手……正因為他經歷過如此豐富多彩的生活,他才有可能在文學上成為二次大戰倖存者的一代的代言人。1959年本長篇小說《鐵皮鼓》就一鳴驚人。
那是一本誇張而富於傳奇色彩的偉大作品,幾乎運用了所有的創作風格和手法,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把自己被扭曲的經歷再恣肆地加以扭曲。——波蘭和德國在但澤的二元體制、普通人乃至家庭的漸漸納粹化、戰爭年代日漸望的消耗、俄國人的到來、由於“經濟奇跡”在西德的出現而產生的自鳴得意的氣氛……都在這部小說裡入骨地一一再現,不僅給過來人、也給後來者以強烈的震撼。——白樺《鐵皮鼓》將奇特的想像力和對德國歷史犀利的批判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狂歡的、幽默的、諷刺的和充滿了悲憫心的敘述語調,帶給讀者以強烈的閱讀快感。
而且,君特格拉斯給我們塑造出文學令人難忘的人物之一:侏儒奧斯卡。古怪精靈的奧斯卡是一個德國怪胎,他以自己的特殊伎倆在亂世中謀求生存,以旁觀者的獨特視角觀察和審視他所經歷的非人歲月,以家族的歷史和自己的浪遊來呈現德國普通人的遭遇,使小說本身具有了現代主義史詩的氣魄。可以說,《鐵皮鼓》以荒誕的、幽默的、諷刺和滑稽的情節,講述了德國五十年的歷史。……在描述二十世紀小說史的時候,《鐵皮鼓》是無法被忽略的,它肯定是出色的小說之一。——邱華棟我是一個沉默寡言的文學學徒,在名著中偷偷學藝,自我教育,《鐵皮鼓》就這樣讓我摸到寫作的邊界。——楊沐我覺得君特·格拉斯很值得一談。……德國導演施隆多夫根據他的小說《鐵皮鼓》改編的《錫鼓》,當年獲得了奧斯卡外語片獎。你要是看過《錫鼓》這部電,千萬不要到此為止,電影就有點像旅遊風景區的小亭子,它的目的是給你做個嚮導,這樣你該好好地把整個公園給逛了。——葉兆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