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中涉及民俗者,數量相當可觀,展現其中的民俗也豐富多彩。 民俗對於宋詞的興衰有著重大影響。民俗活動往往是詞創作的動因和目的,有時詞本身便是民俗活動的一個質素或組成事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往往推動形成詞創作的重要題材及其審美追求的共性。從民俗著眼,是宋詞研究的重要角度;從宋詞出發,亦不失為宋代社會研究的重要路徑。長期以來,這個課題尚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本書在爬梳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民俗角度切入,論述了宋詞與節序民俗、宋詞與禮儀民俗、宋詞與花卉民俗、宋詞與宴飲民俗等的關係,發掘了不少在宋詞中鮮為人注意的民俗資料,填補了國內學術研究的一個空白。
宋詞貼近宋代社會生活,民俗現象進入宋代詞人的視野與創作,乃勢所必然。宋詞中不僅涉及民俗的詞數目可觀,展現其中的民俗也豐富多彩。本書在爬梳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民俗角度切人,論述了宋詞與節序民俗、宋詞與禮儀民俗、宋詞與花卉民俗、宋詞與宴飲民俗等的關係,發掘了不少在宋詞中鮮為人注意的民俗資料。你知道除了張燈,元宵詞還反映了兩宋什麼民俗嗎?
章節試閱
書摘
唐張鷲《朝野僉載》記載了唐代張燈的熱鬧,且表明時間已由一夜增至
三夜:
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
以錦綺,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 宮女千數,衣羅綺,曳錦繡
,耀珠翠,施香粉。 一花冠、一巾帔皆萬錢,裝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貫。 妙簡
長安、萬年少女婦千餘人,衣服、花釵、媚子亦稱是,於燈輪下踏歌三日夜
。 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①
北宋乾德五年正月甲辰,朝廷下詔日:“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
無事,區寓義安,況當年轂之豐,宜從士民之樂,具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
兩夜。 ”②於是在唐代三夜的基礎上,增至五夜。地方州郡之張燈,後來也
學京師,逐漸增至五夜。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中云:“唐明皇先天中,
東都設燈,文宗開成中,建燈迎三宮太后,是則唐以前歲不常設。 本朝太宗
時,三元不禁夜,上元禦乾元門,中元、下元禦東華門,後罷中元、下元二
節,而初元遊觀之盛,冠於前代。 ”③此段話又見朱弁《曲洧舊聞》卷七(
上元張燈)①,大同小異。 兩宋元宵之盛,的確冠絕前代。 宋人孟元老《東
京夢華錄》②卷六<元宵>、<十四日車駕幸五嶽觀>、<十六日>,吳自牧《夢
粱錄》③卷一<元宵>,朱弁《續骪骳說》之<元宵詞>④,金盈之《新編醉翁
談錄》卷三<上元>、<十八日>⑤,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燈品>⑥
,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等等,皆有詳盡的記載。
二、元宵詞概況
《全宋詞》中計有元宵詞330首,其中包括91首無題序者,殘句不計。
其中又有詠圓子(即湯圓)詞四首,蒸繭1首,詠橄欖燈球1首,詠轉官球1首
,因是與元宵節有關的風物詞,也作為節序詞列入。 這些元宵詞廣泛展現了
兩宋的社會風貌,也盡情抒發了詞人鬱勃的興會。
P26-27
書摘
唐張鷲《朝野僉載》記載了唐代張燈的熱鬧,且表明時間已由一夜增至
三夜:
睿宗先天二年正月十五、十六夜,於京師安福門外作燈輪高二十丈,衣
以錦綺,飾以金玉,燃五萬盞燈,簇之如花樹。 宮女千數,衣羅綺,曳錦繡
,耀珠翠,施香粉。 一花冠、一巾帔皆萬錢,裝束一妓女皆至三百貫。 妙簡
長安、萬年少女婦千餘人,衣服、花釵、媚子亦稱是,於燈輪下踏歌三日夜
。 歡樂之極,未始有之。 ①
北宋乾德五年正月甲辰,朝廷下詔日:“上元張燈,舊止三夜,今朝廷
無事,區寓義安,況當年轂之豐,宜從士民之樂,具令開封府更放十七十八
兩...
目錄
序
緒言
第一章宋詞與節序民俗
節序詞概說
元宵詞
七夕詞
中秋詞
第二章宋詞與禮儀民俗
禮儀詞概說
壽詞
婚詞
第三章宋詞與花卉民俗
花卉詞概說
梅詞
海棠詞
牡丹詞
蘭詞
第四章宋詞與宴飲民俗
宋詞與宴飲民俗的關係
茶詞
湯詞
熟水詞
第五章詞人與民俗
一、十二詞人詞作中的民俗情況簡表
二、小結
第六章宋詞與民俗雜考
宜男俗信
摸石求子
風神崇拜
拜月習俗
占卜種種
競渡考源
鬥草遊戲
囉哩囉哩
踏歌與纏足
小山考釋
說勝源流
簾押小考
集市百態
西施歸宿
附錄民俗文化:唐宋詞樂的保存者——對於有關的音樂研究和調查的綜述
引用及參考書目
後記
序
緒言
第一章宋詞與節序民俗
節序詞概說
元宵詞
七夕詞
中秋詞
第二章宋詞與禮儀民俗
禮儀詞概說
壽詞
婚詞
第三章宋詞與花卉民俗
花卉詞概說
梅詞
海棠詞
牡丹詞
蘭詞
第四章宋詞與宴飲民俗
宋詞與宴飲民俗的關係
茶詞
湯詞
熟水詞
第五章詞人與民俗
一、十二詞人詞作中的民俗情況簡表
二、小結
第六章宋詞與民俗雜考
宜男俗信
摸石求子
風神崇拜
拜月習俗
占卜種種
競渡考源
鬥草遊戲
囉哩囉哩
踏歌與纏足
小山考釋
說勝源流
簾押小考
集市百態
西施歸宿
附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