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解嚴”是當代臺灣歷史*重要的拐點,也是臺灣電影的重大轉捩點。《後“解嚴”時代的臺灣電影》首先對“後解嚴”時代臺灣電影發展的脈絡進行史的檢視,繼而對一系列重要問題予以專題研究,深入研討了輔導金政策的嬗變、商業電影的發展、紀錄片的探索、電影評論和理論的演進、膠片裡的“國族認同”表述、海峽兩岸的電影交流與合作、女性銀幕形象的流變等問題,有利於讀者瞭解該時期臺灣電影的流變以及諸多重要問題,並且從臺灣華語電影在本土化與全球化博弈和互動過程裡的得失中獲得啟迪,亦更明晰地體認華語電影今後發展和整合的面向。目錄前言上篇 史的檢視章 “ 解嚴”初期的反思和陣痛(1987—1994)第二章 低潮期的迷失、漂泊與找尋(1995—1999)第三章 轉型期的探索(2000—2004)第四章 復興期的在地書寫(2005—2009)下篇 專題研究章 輔導金政策的嬗變第二章 商業電影的發展第三章 社會紀實類紀錄片的探索第四章 電影評論和理論的演進第五章 膠片裡的“國族認同”表述第六章 海峽兩岸的電影交流與合作第七章 驅散菲勒斯中心主義的陰霾——女性銀幕形象的流變第八章 以影像“立言”——論女導演黃玉珊參考文獻本書附表一覽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