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后,戰勝國沒有采用同態復仇或血腥的報復政策,立即處死戰犯,而是采以合乎現代文明理念的方式,通過設立軍事法庭,對戰犯個人和犯罪組織進行了公開審判和懲處,以此記錄歷史、警醒未來。
要進行審判,就必須解決一系列法律問題,本書即是圍繞這些問題而展開:
歐洲戰場有四大戰勝國,究竟由誰來主持審判?
充滿罪惡和雙手沾滿鮮血的納粹分子如此之眾,到底審判誰?
指控他們犯有哪些罪行?
應依據何種法律進行審判?
……
通過紐倫堡審判,推動了國際人權法的發展,為國際刑法、國際刑事訴訟法建構了理論、發展了學說。由此次審判確立的基本規則,被稱為「紐倫堡原則」;也正是這次審判,為常設國際刑事法院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何勤華,上海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前任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西方法學史》《20世紀日本法學》《中國法學史》等多部作品,在法學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80余篇。留學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兼任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2015年7月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