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中國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寫就的佛教簡史。作者認為中國於佛教義理的方面有特別發達的學問,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響了深研義理。由此可見本書為彌補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於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綱》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訂正與增補,敘引用史料豐富,考訂認真,對民國后的中國佛教研究產生過極大影響。本書被視為「國人所見首部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寫的中國佛教簡史」,「堪稱經典」,「不失為一本了解中國佛教歷史的基本讀物」,「很有系統的建立了中國佛教史的架構」。
蔣維喬(1873-1958),字竹庄,著名教育家、哲學家、佛學家、養生家。青少年時,因主張「不主故常,而唯其是從之」而自號因是子。江蘇武進(今常州)人。 他7歲入私塾,從師學習《鑒略》、《左傳》、《古文觀止》等,20歲中秀才。經過科舉考試,進入常州府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陰南菁書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繼續深造,棄八股文,研究「西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南菁書院改為江蘇高等學堂。該校理化教師鍾觀光常在學生中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蔣維喬深受教育,思想發生劇烈變化,決心致力教育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