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歷史觀念、學術思想、榮辱觀念(面子觀念)和所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抄襲鹽谷溫《中國文學概論講話》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魯迅和顧頡剛矛盾和分歧的內在文化意義,指出魯迅和顧頡剛的矛盾和分歧實際是在魯迅以「立人思想」為核心的現代文化觀念與顧頡剛在受教育過程中形成的中國現代學院精英知識分子文化觀念的差異和矛盾中形成的。本書是厚重的,也是尖銳的,全文高瞻遠矚,思辨嚴密,博通精微,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看法,不僅對我們重估魯顧之爭,而且對我們進一步深入反思20世紀中國的學人、學術和文化,均不無啟發。這部著作與其說是王富仁教授最後的學術研究成果,不如視為他的精神遺囑或許更為恰當。
作者:王富仁(1941-2017),山東高唐縣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汕頭大學文學院終身教授。20世紀80年代,王富仁教授以「中國反封建思想革命」的全新視角闡釋魯迅小說,這是中國魯迅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成果,也是新時期中國文壇思想啟蒙的重要標誌。此後,他又致力於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國左翼文學研究,晚年更鼎力倡導「新國學」理念,皆成就斐然,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