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比研究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作品與文學創作中的思想與尼采哲學作品中的思想,中間還穿插分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於托爾斯泰作品的診斷。作者的思想傾向,就是突出和強化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存在主義思想中的非理性的、絕對信仰與絕對抗爭的要素。陀思妥耶夫斯基強調生活就是一場偉大的最後的鬥爭,不是向上就是向下,不是救贖就是墮落,不是抗爭就是沉淪。
而尼采的永恆輪回思想,同時也強調了人要在這個已經失去了根基的現代生活中,自我決定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一個超人式的戰鬥的生活。而這一切,無不揭示著人的一種對於絕對信仰和終極救贖的渴望與投奔。舍斯托夫自己也告訴讀者,偉大的最後的鬥爭在等待著我們。儘管我們並不能夠清楚舍斯托夫的偉大的最後的鬥爭該怎樣去進行,但是我們的確能夠從舍斯托夫的文字中感受到與理智主義和理性主義完全不同的非理性號召及非理性號角。
庸常與瑣碎被打破,作者在提醒我們聽命最後的救贖的召喚。這樣一種主題,之所以被舍斯托夫反復吟唱,就是因為作者認為,自蘇格拉底尤其是柏拉圖以來,西方人的精神生活被帶入到了歧途。他們實際的生活是因為信仰才得以確立的,他們的理智與觀念卻鄙視乃至拋棄其立身的基礎。作者需要通過強化該主題,喚醒讀者認識到人的生活的一個特殊的維度,一個隻憑藉信仰便可以安頓世界的生活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