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彥頤教授傾十余年之精力,聚焦書寫用具兼文玩的硯台,以此切入清初工匠與士人之間、性別之間、身體經驗與知識生成之間的互動等社會問題,可謂別具慧眼。此書通過文獻解讀、田野調查、器物鑒賞、工藝過程描述、文人酬唱題銘、市場品牌營造,對以制硯名家顧二娘及其福州贊助人為中心的個案,做了細緻深入的研究,堪稱一部學術力作。而其自下而上、由表及里的觀察與分析方法,也為物質文化領域辟出一條新徑。
全書除“導言”和“結語”部分,共分五章。每一章都設置在不同的具體地方:紫禁城裡的皇家工場,廣東的採石場,蘇州及南方其他地方的硯台雕刻工場,福建收藏家的家裡。作者追查了硯台在宮廷與社會之間的運動軌跡,並通過硯台的整個社會生活,帶入了與硯台相關的製作、使用、收藏和寫作的人的生活。此外,這項研究亦展示了這個小物件所產生的強烈的情感和技術投資。
高彥頤(Dorothy Ko),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歷史系教授、台灣“中研院”院士。其研究方向是古代晚期和近代的中國科技與性別/婦女史、物質文化,著有《纏足:“金蓮崇拜”盛極而衰的演變》《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等。
詹鎮鵬,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珠海)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從事明清中國藝術史、物質文化研究,曾於《台大美術史研究集刊》《故宮學術季刊》《故宮博物院院刊》,Late Imperial China,Arts of Asia,Religion and the Arts等期刊發表十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