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的裘德 作者:(英 )托馬斯·哈代 / 譯者:張谷若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22-03-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精裝 / 588頁 / 32k/ 13 x 19 x 8.23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1-1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無名的裘德
內容簡介
本叢書選取世界各國各語種經典性和代表性的文學名著(如《簡•愛》《雙城記》《老人與海》等),同時選擇翻譯品質好且獲得社會各界和學術界共同認可的譯者譯本(如朱生豪、張谷若、吳鈞燮、鄭振鐸、曹明倫等),兼顧學術的系統性、文學史的全面均衡和適應當代讀者的可讀性。本叢書為開放叢書,積累延續出版。
《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是英國19世紀後期的重要作家湯瑪斯•哈代(1940-1928)寫作的小說,是哈代後的一部小說,也是為悲觀宿命的一部。它講述了個人的生活和命運為遠遠超出自己所能掌控的強大的環境外力所困的故事。裘德•福利是一個貧窮的鄉下青年,他想憑自己的努力進入基督寺城的神學院(牛津大學)學習深造,然而卻因艾拉貝拉•唐,一個鄉下女孩在他生活裡的出現而改變了人生的軌跡,艾拉貝拉假裝懷上了裘德的孩子,裘德跟她結了婚,後來又遭她拋棄。裘德於是在基督寺城做石匠謀生,在那裡他愛上了他的表妹,精神上特立獨行的淑•布萊德黑德。淑出於感激之情嫁給了小學校長菲勞孫,因為後者幫助過她。
淑無法忍受跟菲勞孫在一起的生活,又回來跟裘德生活在一起,並且有了兩個非婚生的孩子。他們的貧困和社會對他們的排斥開始對淑和裘德造成災難性的傷害,當裘德和艾拉貝拉所生的孩子把淑和裘德所生的兩個孩子吊死,接著又把自己吊死時,這種傷亡達到了。為了懺悔,淑又回到了菲勞孫身邊,回到了教堂,裘德回到了艾拉貝拉身邊,終悲慘死去。小說對於婚姻、大學制度和教堂的批評,在當時引起了公眾的震驚,也使這部小說成為傳世之作。
作者介紹
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
英國詩人、小說家。哈代出生于農村沒落貴族家庭,1861年去倫敦學建築工程,並從事文學、哲學和神學的研究。當過幾年建築師,後致力於文學創作。他的小說多以農村生活為背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和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帶有悲觀情緒和宿命論色彩。他是橫跨兩個世紀的作家,早期和中期的創作以小說為主,繼承和發揚了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傳統;晚年以其出色的詩歌開拓了英國20世紀的文學。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其中代表作當推《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等。
目錄
第一部 在瑪麗葛籣
第二部 在基督寺
第三部 在梅勒寨
第四部 在沙氏屯
第五部 在奧爾布里坎和別的地方
第六部 重回基督寺
序
西方古代傳說,天鵝死前發出的歌聲為美妙,因此通常將文學藝術家優秀的絕筆之作稱為天鵝絕唱。英國小說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從一八九二年著手創作《無名的裘德》並陸續在雜誌上連載,於一八九五年完成並成書;一年後,他雖又發表了另一部長篇小說《意中人》(又譯《摯愛者》),但那只是他創作於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二年的一部連載小說的修訂本;自此以後,哈代重續他在開始小說創作之前早已開始的詩歌創作,並成為二十世紀初期英國詩壇的執牛耳者。就時間次第論,《無名的裘德》是哈代後的一部長篇小說;而以其思想藝術成就論,稱其為天鵝絕唱是否名實相符,卻非輕易可作決斷。
哈代是英國十九世紀後期重要的小說家。他出生並長期生活在英格蘭西南部沿海的多塞特郡多賈斯特市附近的鄉村。父親始為石匠,後上升為建築業包工。哈代本人十六歲開始在建築行業做學徒,後任建築師助理,在半工半讀中,刻苦自學,博覽群書,並習作詩歌;年近而立,開始小說創作。在當時那個維多利亞王朝(1837-1901),社會等級森嚴,以哈代的家世和學歷背景而欲躋入作家之列,並非易事。他是先以一部愛情一陰謀一兇殺一偵破為內容的情節小說《計出無奈》(又譯《非常手段》,1869-1870)打入了文壇,不久轉為專業創作,先後共發表長篇小說十四部,中短篇小說四十餘篇。他不如十九世紀前期英國小說家狄更斯、薩克雷等那樣幸運,作品甫問世,即能得到交口稱讚。他的小說,大多面臨毀譽不一的待遇;但又總是始而毀多於譽,繼而毀消譽長,漸受肯定。這一規律,對於《無名的裘德》,更加符合。形成這一現象的主因,在哈代以無名小卒而漸成著名作家之後,則不能再歸咎於評論界和讀者群的勢利眼光,而在於作品內容和形式本身與當時的時代精神及普遍的閱讀口味一時難以協調。
類似《德伯家的苔絲》(1889-1891)、《卡斯特橋市長》(1884-1885)、《還鄉》(1877-1878)、《遠離塵囂》(1873-1874)等相當部分哈代小說,《無名的裘德》主要反映中下層社會人的生存奮爭和精神追求,探討在這些重要的人類活動中,人與環境的緊張關係。哈代在本書版的“原序”中,對這一意圖闡述得十分明確。
這部小說明顯地貫穿著兩條線索:裘德對事業的追求以及他和淑•布萊德赫對愛情,或稱理想的兩性關係的追求。小說表現了他們為實現這兩種人生重大理想與當時的社會制度和風習所進行的堅忍不拔的抗爭。但是這兩條線索在小說中又並非齊頭並進平行發展,而是時時交錯糾纏,從而深入一步揭示了事業與愛情在當時社會條件下難以調和的衝突,以及主人公為緩解這種衝突而在自身內部所作的靈與肉的鬥爭。這種雙重線索間的複雜關係,又大大加深了這部小說比哈代的其他大多數小說複雜費解的程度。
在哈代所有的長篇小說中,《無名的裘德》又是時間跨度較長的一部。故事開端,男主人公僅十一歲,父母雙亡,貧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但幼小心靈中已深深埋下了求索上進的宏志大願。他初為鄉村麵包店小廝,後為石匠學徒,在艱苦勞作之余,摸索自學,排除重重障礙,來到他視為知識聖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卻只能以石匠之身久久徘徊於高等學府廣廈深院的大門之外,甫屆三十,壯志未酬而身先死。裘德的這番經歷,是英國十九世紀後半葉鄉村教育逐漸普及後有知識的一代青年勞動者要求改變自身地位的縮影。淑作為繼承父業的聖像工藝師和受過師範教育的青年女子,社會地位與裘德大同小異。不過身為女性,她的思想言行更體現了當時英國早已萌動的女權運動,而在氣質上,她更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銳激進,遜一籌抵擋惡勢力的勇敢執著。在現實生活中,這一類型的青年男女,經過自我奮鬥,向來不乏成功之例,但終屬鳳毛麟角;在通常情況下,總是受當時社會條件制約,即使付出高昂而又慘痛的代價,也終難如願。哈代以他自稱的“誠摯派”小說家的態度,塑造了這一對失敗者,這本身就具有一種社會批判的力度。
詳細資料
ISBN:9787100206044 規格:精裝 / 588頁 / 32k / 13 x 19 x 8.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出版地:中國
66折: $ 238
66折: $ 211
66折: $ 231
作者:凌淑芬
出版社:春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18
66折: $ 777
作者:橫田大助 (よこただいすけ)
出版社:青林
出版日期:2025-07-04
$ 252
作者:三香見SAKA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6-26
$ 93
作者:まにお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7-24
$ 111
作者:小池浩
出版社:李茲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1-01
$ 252
作者:翰林編輯
出版社: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7-22
$ 426
$ 663
作者:Burn Lin, PhD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25-07-16
$ 300
$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