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仲金的《越南通史》是第一部以拉丁國語字寫作、使用新史學方法編撰的通史。陳仲金在負責《東洋雜誌》的“學科”欄目時,撰寫了小學階段的“南史”篇章,從1914 年3 月第43 期開始連載,1917 年結集為《初學安南史略》(S?0?1 h?6?9c An Nam s?6?1 l?0?6?6?1c)。1919 年10月陳仲金在河內作序,1920年改名《越南通史》出版,該書深入淺出,引人入勝,是陳仲金在越南史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出版至今,一直被視為文獻可征、風格鮮明的信史,是越南史學名著。《越南通史》規模宏大,煌煌六百頁,堪稱鴻篇巨制,起自上古傳說時期的鴻龐氏(西元前2879—前258年),訖于20世紀初法屬殖民時期的1902 年。全書內容精煉而有系統,詳略得當,主要歷史細節均未遺漏。
在1949年第3次修訂版的最後,作者增加了一份只有一頁多的簡短“暫語” ,簡略提及了1945年保大退位並移交政權給越盟政府期間越南抗法運動的事。《越南通史》的“新”並非因其是第一部用國語字寫成的通史, 更重要的是作者是首位參考西方史學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的學者, 克服了中國傳統編年體史書敘事零亂、結構鬆散的缺點。將越南歷史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分為相對客觀的五個歷史時期,前後相因,將歷史事件按照時間順序編撰為有機整體。此外,封建時代的史臣只關注帝王將相、皇后官僚的行動,以及王權爭霸之事,“國史”幾乎是權貴階層的“家史”,完全缺少人民生活面貌的記載。與封建時代史臣不同的是,《越南通史》除了記述這些內容,還開始注意到與人民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史事,如學習科舉、錢幣、度量、稅收、法律、社會、風俗、信仰等等,將關於人民的歷史寫入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