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希庇阿斯篇》是柏拉圖就“美是什麼”的問題所作的一篇對話,它是西方第一篇系統地討論美的著作,後來許多重要美學思潮都源於此。
對話在詭辯學者希庇阿斯與蘇格拉底之間展開,他們分別探討了當時流行的關於美的多種見解,如美是有用、有益、合適、快樂等,蘇格拉底對這些觀點一一進行駁斥,並提出“美本身”的概念,並認為“美本身”使一切分有了它的事物成為美的。但文中對“美本身”並未給出結論,而是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艱難的”結尾。文中還涉及美與善的關係,認為“美不就是善,善也不就是美”,“美是善的原因”。
柏拉圖(約前427—前347),古希臘哲學家,出身貴族,青年時期師從蘇格拉底學習哲學,蘇格拉底去世后,他四處遊歷並試圖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柏拉圖回到雅典,創辦了著名的阿加德米學園並在此執教四十年直至逝世。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他的對話體著作文筆生動、富有戲劇性,不僅是優秀的哲學著作,也是優美的文學作品。
溥林,原名熊林,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德國海德堡大學博士后,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古希臘哲學、中世紀神學與現代德國哲學。兼通德語、古希臘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翻譯有:第歐根尼·拉爾修《名哲言行錄》(與徐開來合譯);布倫塔諾《根據亞里士多德論“是者”的多重含義》;保羅·納托爾普《柏拉圖的理念學說:理念論導論》;海德格爾《柏拉圖的<智者>》、《是與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