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江南社會歷史評論》收入了20篇左右的論文。其中的“筆談”欄目匯聚了李伯重、趙世瑜、唐力行、鄒振環、陳寶良等研究江南史和社會史的重磅學者和葉康寧、連冕等江南藝術史研究領域的新銳,他們圍繞江南社會史與江南藝術史的跨界對話將會給學界帶來新的思路和新的啟發。明史大家陳寶良先生的論文一直以史料豐富著稱,此次他與劉國敏合作的新作深入挖掘了明朝江南一帶的民間流言和諷刺性詩文,由此透視明代江南士風的變化。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陳忠平教授則考察了馬可波羅、利瑪竇時代的江南與歐洲和世界的關係。復旦大學著名學者王振忠教授的論文通過對南翔典商程源的書畫收藏的研究,還原進入20世紀后的徽商精神世界的一個側面。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何其亮教授的論文通過考察新中國成立後上海評彈團的組建史,探討了評彈這種個體藝術是如何完成集體化改造的。
早年去過蘇州及周邊古鎮的人都會對當地的水質污染有深刻印象,梁志平教授的論文《何為污染》對清代以來江南水污染與水質環境的變遷進行了重新解讀,並與余新忠先生進行學術商榷。姜明輝的論文深入民國生活世界,探查民國上海冰鮮水產消費特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漢學家梅爾清教授的論文《在明清史中尋找江南》將第一次對近三十年英文世界有關江南的研究進行梳理,極具價值。本期《江南評論》的中外學者薈萃,重磅論文很多,有助於將江南區域史的研究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唐力行,教授、博導、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帶頭人,上海市重點學科帶頭人,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師大中國近代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為日本大東文化大學客座研究員,安徽師範大學歷史系研究員,蘇州大學歷史系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江蘇省歷史學會理事。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95”規劃學科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和碩士點通訊評議專家組成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多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國家教委(教育部)規劃項目和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曾被評為江蘇省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其著述多次獲國家及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圖書獎等。本期作者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浙江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上海社科院等院校或院所的教授或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