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三四十年代,海德格爾從“納粹校長”的政治現實中回撤,先後寫下了八個文本,並在遺囑中約定需等他離世后才能出版,為這些文本覆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哲學論稿》是這八個文本中的第一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本,被認為是繼《存在與時間》后海德格爾的第二部代表性著作。但就其思想內涵而言,《哲學論稿》比《存在與時間》更奇特、更艱澀、更神秘,其中就包括他在書中提出的、既有哲學意涵又有神學意蘊的新概念“最後之神”。
海德格爾為什麼生前不願意出版這些文本?“最後之神”的思想內涵到底是什麼?海德格爾為什麼要談“最後之神”?本書嘗試通過對“最後之神”概念的多維度闡釋,找出其思想淵源,為理解海德格爾後期思想給出方向性指引。
張靜宜,1973年生,湖北武穴人。長安大學環境工程學士,上海交通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碩士,同濟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中南建築設計院工程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城鄉創新設計院常務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兼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主要研究海德格爾哲學、基督教神學、日本京都學派思想。中國致公黨成員,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委員、區政協人資環境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