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字。收入單字約16000個,加上異體字及簡化字對應之繁體字,近20000個。同時兼收少量複音詞或詞組,主要為聯綿字和地名用字。收字範圍為:先秦、兩漢古籍,包括《爾雅》《方言》《說文》,其中出現的字盡皆收入;魏晉南北朝、隋唐文獻及以後文言文中出現的字,盡量收入;魏晉以後字書中出現而無文獻例證者,原則上不收;宋元以後白話文中特有的字不收;現代產生的字不收。二、字頭編排。按漢語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同音字則按諧聲偏旁排列。三、注音。標注現代音、中古音和上古韻部。現代音,以普通話為準,標注漢語拼音。現代不用之字,依《廣韻》音系反切拼切其讀音。中古音,以《廣韻》音係為准,主要標注《廣韻》或《集韻》的反切、聲調、韻目、聲母。若《廣韻》或《集韻》未收,則採用其他韻書、字書或舊注之音切。上古音,只標註上古韻部,以王力先生上古三十韻部為準。
四、釋義和例證。以本義、引申義為序,假借義排在最後。強調詞義的系統性,字義演變脈絡清晰;同時注意字義的概括性,不使字義繁瑣。舉例注重字義的時代性,盡量選用始見書或時代較早的典籍。五、某些字條下設【說明】一欄,主要是說明繁簡字和字形更迭的情況,以及需要說明的字形結構。還設有【辨析】一欄,意在辨析同義詞,幫助讀者理解這些詞在某些意義上的細微區別。字典正文後設【備考】,音不詳或音義不詳的字放入其中。六、附錄有三個附表,是《中國歷史年代簡表》《古文字字形簡表》和《器物字圖例》。
張雙棣,1944年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漢語史、古漢語詞彙、漢語音韻學。著作主要有《古代漢語詞典》(第2版,主編)、《呂氏春秋譯註》、《呂氏春秋詞彙研究》、《呂氏春秋詞典》(合著)、《王力古漢語字典》(合著,榮獲第四屆國家辭書獎一等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古漢語小字典》、《淮南子校釋》(北京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北京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呂氏春秋譯註(修訂本)》、《呂氏春秋索引》、《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