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於中近東的葡萄酒先是傳入埃及,經過希臘,向西擴展至歐洲,但它並沒有進入東方。暫且將伊斯蘭教禁酒這樣的宗教、文化壁壘排開,印度、西亞、中國、以及更東的日本等國,也是葡萄酒的不毛之地。中國雖然自漢朝起,就因張騫出使西域而帶來了葡萄,到唐朝時,文人墨客也開始喝到葡萄酒,並栽植葡萄,但在此之後,葡萄酒卻忽然消失了。大洋彼岸的南北美洲也一直沒有葡萄酒的身影。南北美洲開始釀造葡萄酒要到西班牙征服之後,由傳教士帶來。真正意義上的葡萄酒文化也沒有在這些地區誕生,這並不是由於亞洲像中國人、日本人等地區的人們不喝酒造成的。在日本,釀造以米作為原料的清酒時,為了產生釀酒所需的微生菌,使用了醪糟和酵母,它的釀造技術和工藝在世界上也屬唯一。而世界各地也有椰子酒等用果實釀造的獨特且種類繁多的酒,人們亦享受着他們帶來的樂趣。從葡萄酒發展分佈圖就可知,埃及、猶太、希臘、羅馬等文明在形成歐洲文化底色的“兩希文明”(希臘文明和希伯來文明)的同時,作為其中一環葡萄酒文化也逐漸發育起來。
那麼,葡萄酒是如何開始在美索不達米亞起源,並在埃及、希臘、羅馬、歐洲、世界範圍內傳播的?舊約與新約中對葡萄酒的描述有何不同?葡萄酒如何在羅馬形成了平民化與貴族化的差異?葡萄酒在歐洲中世紀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又如何?本書對葡萄酒的歷史及其在世界範圍內的流通和影響做了詳盡的敘述。
山本博,日本葡萄酒評論家,律師,出生於1931年。早稻田大學畢業。日本葡萄酒批評的先驅。葡萄酒相關作品超過40本。
瞿亮,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世界史博士,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在《世界歷史》《歷史教學》《外國問題研究》《世界歷史評論》等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譯有《安南史研究Ⅰ》《講談社·日本的歷史:天下泰平的江戶時代》《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