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英國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的最新作品,對流亡者與客居者在知識史上的貢獻做了廣泛的思考,充滿了逸聞趣事和引人入勝的發現;講述了流亡者與客居者即使在背井離鄉的陰影下,也能創造新的知識。伯克認為,歷史上不同文化背景學者之間的相遇,對雙方都是一種教育,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思維方式。流亡者用疏離超然的眼光看待祖國和客居國,使他們能夠注意到兩國學者所忽略的東西;與此同時,兩種不同的思想風格有時經過他們的融合會通后,也會產生創造性的混合,產生新的知識。
本書作者彼得·伯克是劍橋大學榮休教授,引領新史學的史學巨擘、新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旗手,在國內學術界和讀者群體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本書是他在知識史領域的最新力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反映了歐美學術界知識史和移民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觀點新穎,前沿性強,拓展了史學史研究的思路。
作者:彼得·伯克(Peter Burke,1937—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牛津大學博士,現為劍橋大學榮休教授,專長歐洲近代早期歷史,尤其專長社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其大量著作都出版了中譯本,如《歷史學與社會理論》《什麼是文化史》《法國史學革命》《語言的文化史》《圖像證史》《製造路易十四》等。
譯者:周兵,原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世界史、西方史學史,主要著作有《西方史學通史》第六卷《現當代西方史學》、《新文化史:歷史學的“文化轉向”》等,譯作有《當代社會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