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這一門課程,過去在不同的高等學校中,在不同的時期內,有種種不同的教學內容。有的是當做歷代文選來教,有的是當做文言語法來教,有的把它講成文字,音韻,訓詁,有的把它講成漢語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經過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進一步認識到教學必須聯繫實際,許多高等學校都重新考慮古代漢語的教學內容,以為它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而要達到這一個目的,必須既有感性知識,又有理性知識。必須把文選的閱讀與文言語法,文字,音韻,訓詁等理論知識密切結合起來,然後我們的教學才不是片面的從而提高古代漢語的教學效果。至於漢語史,則應該另立一科;漢語史是理論課,古代漢語是工具課,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北京大學在1959年進行了古代漢語教學的改革,把文選,常用詞,古漢語通論三部分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有許多高等學校都以培養閱讀古書能力作為目的,改進了古代漢語的教學。
北京大學1959年度的古代漢語講義只印了上中兩冊,1960年經過了又一次改革,另印了上中下三冊,都沒有公開發行。講義編寫主要由王力負責,參加工作的有林燾,唐作藩,郭錫良,曹先擢,吉常宏,趙克勤,陳紹鵬。
目錄
第五單元
1、文選
2、常用詞(五)
3、古漢語通論
第六單元
1、文選:詩經
2、常用詞(六)
3、古漢語通論
第七單元
1、文選:楚辭
2、常用詞(七)
3、古漢語通論
[附錄一]簡化字典繁體字對照表
[附錄二]漢字部首舉列
[附錄三]上古? 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附錄四]上古聲母常用字歸類表
第五單元
1、文選
2、常用詞(五)
3、古漢語通論
第六單元
1、文選:詩經
2、常用詞(六)
3、古漢語通論
第七單元
1、文選:楚辭
2、常用詞(七)
3、古漢語通論
[附錄一]簡化字典繁體字對照表
[附錄二]漢字部首舉列
[附錄三]上古? 部及常用字歸部表
[附錄四]上古聲母常用字歸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