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書》,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列傳四十二卷,唐李百藥撰。
北魏末年,北方六鎮發生聲勢浩大的反叛浪潮,後出身於懷朔鎮低級武官的高歡獲得了對二十餘萬鮮卑人的領導權,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歡所立的孝武帝元修被逼西奔長安,高歡於是另立孝靜帝元善見,遷都鄴城,史稱東魏。公元550年,高歡之子高洋廢孝靜帝自立,建立北齊。東魏、北齊統治區域南至長江,與梁、陳兩朝先後對峙,西邊在今山西、河南、湖北,與西魏、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齊被北周吞併。
《北齊書》本名《齊書》,宋時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雖以記載北齊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李百藥(公元565--648年),字重規,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藥從小好學,博覽經史著作,隋初曾任太子舍人,襲父爵為安平公。貞觀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歲。
北齊政權中,皇族內部叔侄、兄弟相互殘殺,使這個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換了六個皇帝。《北齊書》對封建統治者之間的權勢爭奪有較多的敘述。
《北齊書》在流傳過程中殘缺嚴重,現在只有十七卷保持原貌,其他都是後人用。《北史》等著作增補,這使《北齊書》的價值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它還是為我們了解東魏、北齊歷史提供了一部斷代史著作。
目錄
001.卷一‧帝紀第一
002.卷二‧帝紀第二
003.卷三‧帝紀第三
004.卷四‧帝紀第四
005.卷五‧帝紀第五
006.卷六‧帝紀第六
007.卷七‧帝紀第七
008.卷八‧帝紀第八
009.卷九‧列傳第一
010.卷十‧列傳第二
011.卷十一‧列傳第三
012.卷十二‧列傳第四
013.卷十三‧列傳第五
014.卷十四‧列傳第六
015.卷十五‧列傳第七
016.卷十六‧列傳第八
017.卷十七‧列傳第九
018.卷十八‧列傳第十
019.卷十九‧列傳第十一
020.卷二十‧列傳第十二
021.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
022.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
023.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五
024.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
025.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
026.卷二十六‧列傳第十八
027.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
028.卷二十八‧列傳第二十
029.卷二十九‧列傳第二十一
030.卷三十‧列傳第二十二
031.卷三十一‧列傳第二十三
032.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
033.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五
034.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六
035.卷三十五‧列傳第二十七
036.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八
037.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九
038.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
039.卷三十九‧列傳第三十一
040.卷四十‧列傳第三十二
041.卷四十一‧列傳第三十三
042.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四
043.卷四十三‧列傳第三十五
044.卷四十四‧列傳第三十六
045.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
046.卷四十六‧列傳第三十八
047.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九
048.卷四十八‧列傳第四十
049.卷四十九‧列傳第四十一
050.卷五十‧列傳第四十二
001.卷一‧帝紀第一
002.卷二‧帝紀第二
003.卷三‧帝紀第三
004.卷四‧帝紀第四
005.卷五‧帝紀第五
006.卷六‧帝紀第六
007.卷七‧帝紀第七
008.卷八‧帝紀第八
009.卷九‧列傳第一
010.卷十‧列傳第二
011.卷十一‧列傳第三
012.卷十二‧列傳第四
013.卷十三‧列傳第五
014.卷十四‧列傳第六
015.卷十五‧列傳第七
016.卷十六‧列傳第八
017.卷十七‧列傳第九
018.卷十八‧列傳第十
019.卷十九‧列傳第十一
020.卷二十‧列傳第十二
021.卷二十一‧列傳第十三
022.卷二十二‧列傳第十四
023.卷二十三‧列傳第十五
024.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六
025.卷二十五‧列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