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撰成於元代,全書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紀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五卷,國語解一卷。本書較系統地記載了我國古代契丹族建立的遼朝二百多年的歷史,並兼載遼立國以前契丹的狀況,以及遼滅亡後耶律大石所建西遼的概況,是研究遼和契丹、西遼的重要史籍。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之初,依仿漢人制度,設立監修國史官,並且仿照中原的做法,撰修《起居注》、《日歷》、《實錄》等。遼代曾先後四次撰修實錄。
金朝建立後,很注意總結前朝的興衰得失,著力修撰《遼史》,前後撰成兩部《遼史》。第一次是熙宗皇統年間(公元1141--1149年),耶律固主持修纂,最後由蕭永祺完成,此《遼史》有紀三十卷,志五卷,傳四十卷,但未曾刊行。
第二次撰修《遼史》,由廉惠山海牙、王沂、陳繹曾分撰,從至正三年四月開始撰寫,四年三月即告脫稿,僅僅用了十一個月的時間。這是因為前人所撰《遼史》和實錄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一般人認為,元修《遼史》失之簡略,但不應否定它特有的長處。《遼史》的志、表多有特色,其中一些志、表是其它正史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