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游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本書中楊伯峻先生對《孟子》的字音詞義、語法規律、修辭方式,歷史知識、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風俗習慣及生僻字、破讀和易生歧義和晦澀費解的詞句作了詳細的注解和簡要考證,並譯為白話文,書末還附有詞典,可以幫助讀者籍自學方式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