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思想史不僅要研究個人的文學思想,而且要研究文學思想潮流。有時候,一種文學思想傾向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推動著一個時期文學的發展。這在歷史上是可以舉出無數例子來的。建安時期以文學抒洩個人情懷,追求風骨,成為一時風尚;梁、陳的宮體 詩風;時代詩壇的複古風尚,明清之際的才子佳人小說創作熱,都是人所共知的例子。在這些形成一時風尚的創作傾向背後,是什麼樣的共同的文學思想支配著,正是文學思想史所要著重研究的內容。
文學思想不僅要研究左右一代的文學思想潮流,而且還要研究不同文學派流的文學思想,在中國文學思想史上,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這就是:在文學發展的初期,文學思想的發展趨向較為單一,而越到後來,便越向多元發展,在同一個社會經濟文化背景裡,產生著不同派流的文學思想。
章節試閱
在當時,不僅梅堯臣的詩歌創作和論詩主張反映出了由追求雄豪奇峭而歸於平淡雋永的思想傾向,就是以豪雄縱橫名於詩壇的蘇舜欽等人,也不乏平淡清麗之作。但最能體現出這種變化而又具代表性的詩人當推王安石。
王安石早期的詩歌創作,與他的文章一樣,同為經世致用思潮的產物,多峭厲雄直之氣,有散文化和議論化的傾向。如他於慶曆五年(1045)所作的《虎圖》詩,因工於賦物而為歐陽修擊節讚賞。但若從詩的表現手法來看,則明顯地帶有學韓詩的痕跡,不以情韻而以氣格取勝。再如《丙戌五月京師作二首》其一:
北風閣雨去不下,驚沙蒼茫亂昏曉。傳聞城外八九里,雹大如拳
死飛烏。(《臨川集》卷十三)此詩讓我們強烈感受到的,依然是詩中的氣勢而非情韻。文章重氣,古已有之,詩講氣格,則是詩歌創作散文化的結果。這種傾向在杜甫和韓癒的詩中已見端倪。王安石在《杜甫畫像》中說:“吾觀少陵詩,為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臨川集》卷九)杜詩的沉鬱頓挫和韓詩的浩富怪變,往往以氣格運之,這在唐詩為別派,但到了北宋中葉則已成為主流。王安石早年的政治詩和詠史詩,如《感事》、《兼併》、《發禀》、《登飛來峰》等,亦多以雄直之氣出之,如飄風急雨之驟至,峭厲奇拔,有驚世駭俗之效,但多直道其胸中事,過於直露,缺乏一唱三歎的藝術感染力。
在當時,不僅梅堯臣的詩歌創作和論詩主張反映出了由追求雄豪奇峭而歸於平淡雋永的思想傾向,就是以豪雄縱橫名於詩壇的蘇舜欽等人,也不乏平淡清麗之作。但最能體現出這種變化而又具代表性的詩人當推王安石。
王安石早期的詩歌創作,與他的文章一樣,同為經世致用思潮的產物,多峭厲雄直之氣,有散文化和議論化的傾向。如他於慶曆五年(1045)所作的《虎圖》詩,因工於賦物而為歐陽修擊節讚賞。但若從詩的表現手法來看,則明顯地帶有學韓詩的痕跡,不以情韻而以氣格取勝。再如《丙戌五月京師作二首》其一:
北風閣雨去不下,驚沙蒼茫亂昏曉...
目錄
序(羅宗強)
引言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向內收斂和創作心態
第二節道統、文統的重建
第三節追求平談清遠的文學思想傾向
第二章變革時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經世致用思潮
第二節追求雄豪奇峭而歸於平談雋永
第三節強調學問和功力
第四章成熟時期的文學思想(下)
第一節以“格高”為創作宗旨
第二節詩歌批評中的“辨句法”、“活法”和“悟入”
第三節“以俗為雅”的文學思相
第五章“中興”時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慷慨沉鬱、重才重氣的創作思想
第二節主活法、重機趣、求高妙、流於工巧清淡
第三節講求實用的“文法”理論和散文評點
第四節以道德為本體的文學思想
第六章南宋後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正統文學思想
第二節“苦吟”與“別材”、“別趣”
第三節對詩詞體格法式的重視
第四節小說觀念的變革和市民文藝思潮
第五節寫愛國情懷和亡國的悲憤
結束語宋代文學思想發展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一、宋代文學思想的基本走向
二、創作個性、文學流派與文學思想
三、新禪宗和理學的影響
四、世俗化文學思潮的崛起
後記
修訂本後記
引用書目
序(羅宗強)
引言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向內收斂和創作心態
第二節道統、文統的重建
第三節追求平談清遠的文學思想傾向
第二章變革時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經世致用思潮
第二節追求雄豪奇峭而歸於平談雋永
第三節強調學問和功力
第四章成熟時期的文學思想(下)
第一節以“格高”為創作宗旨
第二節詩歌批評中的“辨句法”、“活法”和“悟入”
第三節“以俗為雅”的文學思相
第五章“中興”時期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慷慨沉鬱、重才重氣的創作思想
第二節主活法、重機趣、求高妙、流於工巧清淡
第三節講求實用的“文法”理論和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