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講堂上所發之講義。後經其弟子商鴻逵先生整理,與明史講義合刊為明清史講義,一九八一年出版。關於清史講義的整理,商鴻逵先生說:「八旗制度考實一篇,已選人明清史論著集刊,鴉片事件及以後諸章節,因屬近代史范疇,故予刪去。」其實,第二章取台灣一節也被刪除。今編輯孟森著作集,據商鴻逵先生的整理本作了校訂,補足了被刪去部分,並參校了一九三六年中國文化服務社排印本。
孟森(1869—1938),字蒓孫,號心史,江蘇武進人。早年留學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專攻法律。回國後,入鄭孝胥幕。1913年當選為民國臨時政府眾議院議員,為配合議會活動,曾撰寫時政論文;與此同時,相繼發表有關清代歷史的專題考證文章,在當時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1929年,就聘於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主講清史課程。1931年應聘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講授滿洲開國史,至七七事變止。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於對清先世源流考定、滿洲名稱考辨、八旗制度考實、雍正繼統考證、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對明清史研究有著深遠的影響,被史學界譽為我國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祖。
孟森著作集,除收有孟森先生《清朝前紀》、《心史叢刊》、《滿洲開國史講義》、《明史講義》、《清史講義》、《明元清系通紀》等專著外,其余散篇論文分別輯為《明清史論著集刊》、《孟森政論文集刊》,共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