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19世紀英、美、法、德等西方國家的部分來華人員的著作、手稿、日記以及官方檔案進行分類摘編,主要涉及政府與法律、宗教與科學、社會生活、婦女和兒童、經濟、軍事、旅行、中國人的特性等方面。書中的材料頗具代表性,既可以使我們了解19世紀中國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窺探到西方人對待不同文化的態度、觀點和方法,又可為學者提供進一步研究的資料線索。
作者簡介:
約‧羅伯茨(JAGRoberts),英國漢學家。1935年出生於南安普頓,先服兵役,後進入牛津大學,1959年獲歷史學學士學位,此後四年在馬亞西亞任職。1964年赴美國加州大學學習中文,之後回牛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長期任教於哈德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從事中國歷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除了本書,還編著有《二十世紀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中國歷史——從史前到一八00年》《現代中國》等書。
章節試閱
中國人未表現出容納他所代表的基督教的願望和能力,未表現出放棄孔子牌位或佛教偶像,而代之以聖徒和聖母畫像的願望的話,那麼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如果新教徒同意這種觀點,並且認為,中國人未能在知識和道德上迅速接受他們的若干信條,這不利於推行作為“地上和平及對人的良好願望”的基督教的偉大真理,這不亞於他們在未作好準備的異教徒心靈之前灌輸幾個世紀的教義爭辯和教派爭吵而毫無結果,如果是那樣,我完全贊同他們的觀點。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恰恰是指出中國人的宗教情感。但是,如果他們所謂的“缺乏宗教情感”是指中國人不渴望不朽,沒有對於善和偉大的尊崇,沒有對那些善良和偉大人物的永往直前、永不退縮的獻身精神的謳歌,沒有對靈魂的熱望和祈求、沒有對高尚和神聖事物的敬畏,那麼,我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甚至是截然對立的了。依一般理解,所謂宗教情感,對人而言,像耳之有聽覺,目之有視覺一樣自然而然,我們從未聽說過一個國家甚或一個小部落是由聾子和瞎子組成的,因此,不可能存在沒有宗教情感的人群。古伯察自己對中國大地上隨處可見的富麗堂皇的廟宇建築視而不見,認為這些建築僅是出於一種“古老的習俗”,可我卻堅持如下簡單明了的解釋:它們是出於一種強烈的宗教情感而建造的,不管這種情感是怎樣地被誤導。是的,在此我還會評論,當古伯察和其他作者們基於心理學的觀點而提出肯定的、過於一般的斷言後,再來面對那些更明顯的可感觸到的事實時,他們不可避免地要陷入自相矛盾之中。那時,他們便會承認,在中國歷史的漫長過程中,充滿著善良和偉大的人們;他們還會承認,英雄主義歷來都
在激勵中國人為他們信仰的真理和正義而戰鬥而犧牲。
中國人未表現出容納他所代表的基督教的願望和能力,未表現出放棄孔子牌位或佛教偶像,而代之以聖徒和聖母畫像的願望的話,那麼我完全贊同他的觀點。如果新教徒同意這種觀點,並且認為,中國人未能在知識和道德上迅速接受他們的若干信條,這不利於推行作為“地上和平及對人的良好願望”的基督教的偉大真理,這不亞於他們在未作好準備的異教徒心靈之前灌輸幾個世紀的教義爭辯和教派爭吵而毫無結果,如果是那樣,我完全贊同他們的觀點。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恰恰是指出中國人的宗教情感。但是,如果他們所謂的“缺乏宗教情感”是指中國人不渴...
目錄
導言十九世紀西方關於中國的資料
01馬戛爾尼使團:條約前的中國
02政府與法律
03宗教與科學
04十九世紀中葉的叛亂
05社會生活
06婦女和兒童
07經濟
08軍事
09旅行
10文化
11關於中國人的特性
參考文獻目錄
譯後記
再版通校後記
導言十九世紀西方關於中國的資料
01馬戛爾尼使團:條約前的中國
02政府與法律
03宗教與科學
04十九世紀中葉的叛亂
05社會生活
06婦女和兒童
07經濟
08軍事
09旅行
10文化
11關於中國人的特性
參考文獻目錄
譯後記
再版通校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