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英文版書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作者的署名為Ray Huang,1981年美國耶魯大學出版。初稿是用芙文寫的,寫成後,出于向囿內讀者求教之忱,乃由筆者本人譯為中文,並作莫些修改潤色,委托黃苗子兄和中華書局聯系。承中華書局慨允,此書的中丈版遂得以和讀著見面。
我對明史感覺興趣,說來話長。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學歷史系讀書,選定了“明代的漕逅”作為博士論文的題目。這一研究過程花了五年。論文完戔後,算是對明代的財跛稅收制庋有了一知半解,然而遺留的閬題仍然不少。為了解決自己的困惑,並圖對明代的財琰與稅收窺其全豹,乃開始收集材料!撰寫“Taxation and Governmental Finance in Sixteenth Century Ming China”一書。當時正值台北影印出版了《明實錄》,此書為明代史料的淵藪,自然在所必讀。全書一百三十三船,又無索引可資利用,所以只好硬著頭皮,在教書之余每周閱讀一冊。這一走馬觀花式的閱覽就花去了兩年半。除此而外,參考奏疏筆記、備地方志,搜尋國內外有關的新舊著作,費時更多。此書從計劃撰寫剄殺青定稿,歷時七年,1974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
中國幅員廣大,情形復雜。明朝采取嚴格的中央集權,施跛方針不著眼于提倡扶助先迸的經濟,以增益全國財富,而是保護落後的經濟,以均衡的姿態維持王朝的安全。這種情形,在世界史中實屬罕見,在中囝歷史中也以明代為甚,而其始作俑著厥為明太祖朱元璋。下面一例可以作為管中窺豹,洪武二十一年(1388),朱元璋親自指示,讓人民納稅實物不入倉庫,直接供應于軍士的家庭,軍士則不再發給軍餉,並規定先在應天府抽派若干稅民,和金吾衛的五千軍士對口。試驗一年以後,朱元璋認為成績良好,乃通令全國一體施行。這一辦法之脫離實際,窒礙難通,自不待言而自明,于是只好虎頭蛇尾,銷聲匿跡。逮種安排雖然不再抿行,但與之相適應其他經濟措施,則依然危害極大。如呆軍需稅收總收總發,圖內的交通通訊必然相應而宥較大的進步,次之則銀行業、保險業就會應客觀的需要而產生,商業組織和法律也會有所發展。各地區既互通有無,以後就可以分工合作,各按其本地的特殊情況而發展其生產技術。西歐各國在十四世紀已經朝著這一方向前進,日本在德川幕府末期,亦復如是。而明代的財跛稅收制庋則和民閬經濟的發展相脫節。萬歷二十年(1592),北京的宛平縣知縣沈榜聲稱,他每年耍向二十七個不同的機構交款,總數則不出白銀二千兩。與此相似,全國布滿了這短距離的補給線,此末彼往,側面帔受,既無架構,麗提出的統計數字,經常為一紙具文,以致發生了上述稅率參羞不一的現象。這種維護落後的農業經濟、不願發展商業及金融的做法,正是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由先進的漢唐演交為落後的明清的主要原因。1972年,我去英國劍橋,參加李約瑟博士主摶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的工作,歷時一年,茲後我又幾次有機會舊地重游,向李公學習。上述看法,我們已寫為“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A Technical Interpreta-tion”一文,曾在羅馬和香港兩處發表。李公1974年4月30日在香港演講,也以此文為講稿,後節譯為中文,刊載于香港的《七十年代》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