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元清系通紀》,初名《清朝前紀》,繼改《滿洲開國史》,迭經增補後易今名。「明元」謂明代紀元,「清系」謂清代世系,蓋謂以明代之紀元敘清代之世系也。清代祖先在明以前及無年可記載或不能系於一年者,若滿洲名義、布庫里英雄、女真源流、建州地址變遷之類,列作前編,共四卷。其編年紀事則謂之正編,紀事始自洪武四年,永樂元年而後排年敘次。
是書以明歷朝實錄及朝鮮實錄書為主,輔以刊版行世之書,鈔本秘笈難為征信者皆不隨意取證,故其記事居十之八,考訂居十之一強,而論述不及十之一焉。其所紀事,「既為明史所削而不存,又為清史所諱而不著,則此一編,正為明清兩史補其共同之缺」,故於明清史之研究,猶多參考之價值。
一九三四年九月,前編四卷正編五卷刊行,孟森為自序一文,其後陸續付印;迄一九三七年夏行世者凡前編四卷正編十五卷,敘事至嘉靖三年止。其時,明朝後一百二十年關乎滿清之數據已基本收備,亦大體成篇,惟明末數年尚待勘定,惜盧溝橋亂起,心史先生即以翼年一月憂慮而逝,遺稿留弟子商鴻逵處。商氏不負師命,日積月累,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將是書補苴完稿,成一全帙;可嘆「文化大革命」運動作,心史原稿及商氏補足本盡遭毀棄,不可復問。今存者僅刊印之前編四卷正編十五卷而已。此次即據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