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北宋時期,蘇州裝裱業已成型,並逐漸發展成為一門職業。南宋時期,大批工匠轉移到江南地區。蘇州一帶成了南宋皇室和官僚們獲取各種賞玩工藝品的主要地區。能工巧匠各施其能、各盡其才,正是在這種前提下,書畫裝裱技藝在原有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
明代皇帝大多對書畫藝術品不十分重視,當做賞賜或俸祿賜給王公貴戚。大量的書畫流入了民間,因而明代的私人收藏極為盛行,湧現了一大批鑒藏家,在富裕的江南一帶,更是如此。如沈周、文徵明、王世貞、董其昌、韓世能、項元汴、華夏、張醜等等,他們都是著名書畫家,同時對裝裱十分講究。在書畫裝裱工作中,書畫主人不再是充當命令者的角色,而必須親身參與其中,對於設計裝裱款式、實際操作流程以及裝裱所選用的材料與裝裱師進行共同磋商探討,並且提出自己的意見,供裝裱師參考。書畫家與裝裱師頻繁互動,對蘇式裝裱的品格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使自己收藏的古代書畫珍品裝裱完美,當時王世貞、顧元方等人,常以厚利聘請著名的裝裱師。只有將書畫主人與裝裱師的力量融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裝裱師的長處,從而裱出令人滿意的佳作。
湯氏是蘇州的書畫裝潢世家,據梁章钜說:“湯臣,即湯裱褙,今蘇州裝潢店,尚是其後人。聞乾隆間尚有湯某者,精於此技。”汪珂玉就經常把家藏書畫精品“付善手湯氏裝潢”。據汪珂玉說:“(萬曆癸卯秋)歙客有李鹹熙畫一軸,……近付善手湯氏裝潢甫完。”又說:“先君凝霞閣有畫屏二架,面面俱宋元人筆,一為斗方,一為團扇。……至天啟丁卯,余轉運山左,聞難旋裡,子讀禮之暇,付湯子裝潢成冊。”這裡的“湯氏”、“湯子”應該是湯玉林,他曾為汪珂玉揭裱過陸天遊的《溪山清眺圖》。湯玉林有可能是湯氏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