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介紹《孔子廟堂碑》又名”夫子廟堂碑”,唐貞觀四年(630)刻立于長安孔廟,虞世南撰文並楷書。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有額篆書二行六字。碑文記敘武德九年(626),唐高祖下詔以隋朝故”紹聖侯”孔嗣哲之子孔德倫為“褒聖公”,及修繕孔廟之事。貞觀原石不久即毀佚,唐長安三年(703)武則天曾命相王李旦重刻一石,此石在唐末亦遭毀佚。今傳世重刻碑還有二種:一在陝西西安(俗稱“西廟堂碑”);一在山東城武(俗稱“東廟堂碑”)。
西廟堂碑,北宋建隆、幹德年間(963—968)王彥超重基於陝西西安,三十四行本,字口較肥。碑陰刻宋《勃興頌》。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石斷為三,缺一百七十餘字。此石原在文廟,後移至西安碑林。
本次出版選用上海圖書館藏西廟堂碑,系明代斷後初拓本。缺首開,碑字從“觀預聞”起。經鄒方鍔、達受、姚覲元、龐澤鑾遞藏。冊後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岳西道人華複初、乾隆三十四年(1769)西神道人鄒方鍔、宣統二年(1910)龐澤鑾等人題跋。
鄒方鍔、龐澤鑾均審定為“宋拓本”。此本與西安碑林博物館藏翁方綱跋本同屬明拓斷後初拓本,未見此刻有更早拓本,故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