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碑帖精粹》是中華書局推出的一套適於日常欣賞與臨習的常備字帖。薈萃百家推出楷、行、隸、篆、小楷各書體代表書家代表作品。優選版本遴選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於原大呈現,與書法原作相對,如晤古人。原色精印:由雅昌藝術四色精印,採用定製特種紙精微還原,圖色無可挑剔。標點釋文:以簡體字標點釋文,助力讀者輕鬆了解碑帖內容。舒適耐用:內文用不反光特種紙,緩解視覺疲勞。鎖線膠訂,翻閱感好,舒適耐用。
鍾繇小楷在明清曾影響了大批書家,如王寵、祝允明、傅山、王鐸、黃道周、徐渭等。鍾繇小楷為後世所重,在於其筆下所蘊含的篆隸韻味。傅山說:「楷書不知隸變,任寫到妙處,終是俗格。」儘管今天看到的鍾繇作品大多為王羲之臨本,與王羲之相比,鍾繇書法在審美上卻有著極大的反差。如用筆的古拙流便,結構的舒朗開闊以及章法的錯落有致。鍾繇小楷給學書者的啟示,前人用「高古」「茂密」「幽深」「異趣」等概念來形容。本書所刊鍾繇小楷九種,面貌各異,最著名的六種介紹如下:
《宣示表》,傳為鍾繇書,晉王羲之臨。十八行。縱二十三點九厘米,橫十一點九厘米。章法高古,筆意純樸,章法自然,而點畫之間,剛柔兼備,多有異趣。《薦季直表》,十九行,縱二十九點七厘米,橫十三點七厘米,原帖民國時亡佚。有原帖照片傳世。筆畫結體極其圓活,章法錯落有致。清人馮武《書法正傳》評曰:「高古純樸,超妙入神。」《還示帖》,王羲之臨本。縱二十五點五厘米。清勁閑雅,體端貌和。點畫脫去隸書、章草風貌,形成了楷書規範的用筆方法和點畫形象。《力命表》,傳為鍾繇書。八行。縱有列,橫無行,行距開闊,虛實對比強烈。結體奇正有別,大小不等,字內留白,風格古雅,不同於筆畫直露、體勢方整、行距較近的王羲之今體。《賀捷表》,十三行,縱二十四點六厘米,橫二十七點二厘米。《宣和書譜》稱其「備極法度,為正書之祖」。結體茂密,意象幽深。雖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行書的用筆方式較為明顯。《墓田丙舍帖》,傳為鍾繇書,王羲之臨。六行七十字。用筆閑雅,結體勁健,不乏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