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
作者:張國剛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0-08-01
語言:簡體中文 規格:精裝 / 515頁 / 32k/ 13 x 19 x 2.58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治術:周秦漢唐的經世之道 內容簡介
中國的歷史文化蘊含了豐富的興衰治亂的管理經驗和經世治國的歷史智慧。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通過閱讀歷史,我們可以學習古代“敬天保民”“民貴君輕”等治理之“道”,可以借鑒前賢治世用人、寬猛相濟等管理之“術”。
本書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的歷史眼光,分十六章論析自戰國至五代1360餘年中國歷史上重要關節點的人和事,梳理千年興衰根源,呈現歷代治世得失。為讓讀者對歷史有貫通性瞭解,每章之前有通論,簡敘一代興衰與治理功過;再取《資治通鑒》中具體人與事加以討論,有人物、有故事,以細節證說經世治國之道、理亂興廢之術。
作者介紹
張國剛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曾為聯邦德國洪堡學者。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史、中西文化關係史的研究。為清華大學本科生及社會各界講授《資治通鑒》,頗受歡迎。2014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所著《〈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入選“2016中國好書”。
主要著述包括《〈資治通鑒〉與家國興衰》《中西文化關係史》《唐代藩鎮研究》《佛學與隋唐社會》《唐代家庭與社會》《明清傳教士與歐洲漢學》《從中西初識到禮儀之爭:明清傳教士與中西文化交流》《資治通鑒啟示錄》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戰國治術
堯舜以來的以德治國、以能任人的賢能政治傳統,經過禹湯、文武、周公塑造的中國傳統政治中“敬天保民”的政治理念,被秦漢以後的歷朝奉為圭臬。《資治通鑒》的第一個故事“智伯的覆亡”所引發的司馬光關於德與才的評論,“子思論政”中每一個論點,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歷史根據。
孔子那個時代已經“禮崩樂壞”,理想主義者仍然憧憬周公構建的天下秩序,現實的統治者則要面對日常的治理難題,國際競爭很激烈,國內的民生很艱難。於是,那些游走於各國的“士”就紛紛獻計獻策,儒、法、兵、道、墨、陰陽等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救世主張和治理模式。
儒法並用 子思論政 威王治國 千古高手 衛君手段 申商之術
第二章 秦趙之爭
戰國七雄中,撇開偏安一隅的韓國不談,其餘五國各有優長。經濟實力最強的是齊國,國土縱深最廣的是楚國,變法圖強最早的是魏國,而軍事實力最強、騎兵和名將最多的則是秦國和趙國。
趙國在趙肅侯、趙武靈王父子在位的五十多年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燕昭王、秦昭襄王這兩位戰國時期著名的國君,都是受趙武靈王支持而即位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消滅中山國,開闢北方三郡,將趙國的國勢帶入了頂峰。遺憾的是,長平之戰後,趙國一蹶不振。末代趙王,不圖振興,唯求苟安,大將廉頗、李牧或出亡或被殺,趙國的滅亡已經是篤定的了。趙國的興衰史及其內外原因可以看作是六國衰亡的一個樣本。
胡服騎射 沙丘之亂 外交角力 長平之戰 紙上談兵 名將之亡
第三章 大秦帝國
秦朝的建立和滅亡,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百代皆行秦政制”,這是不爭的事實。秦國的崛起,秦孝公是關鍵領袖,他採納了商鞅的改革建議,打破貴族制度,用軍功爵制啟動了秦人疆場殺敵的動力,造就了一支虎狼之師。
秦國始終注意搜羅各路人才,這是保證其國勢始終蓬勃向上最重要的領導力因素。遺憾的是,秦統一天下之後,始皇帝沒有及時調整政策,沒有完善各項治理制度,也沒有做出完整的接班人安排,就突然在五十歲病逝於巡視途中。內部蛀蟲趙高,破壞了整個秦朝大廈,這是個極其深刻的教訓。
南取巴蜀 遠交近攻 破壞人才 千古一帝 趙高亡秦
第四章 漢家天下
漢代是中國傳統治理結構基本定型的時代。漢初改變秦朝以吏為師、嚴刑酷法的管理模式,輕徭薄賦,刑法輕省,使得經濟恢復增長十分快速。但漢初放任的經濟政策和社會管理政策也產生了消極的後果: 一是貧富分化,二是道德滑坡。
漢武帝登基後採取的治理措施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政治制度上完善各項適應大一統中央集權的體制;二是國家收回對於山林川澤的管理權,設立國營企業壟斷鹽鐵等貿易;三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革新。漢武帝時代的儒術,有“儒”有“術”,既有儒家的君臣大義,又不排斥吸納諸子在治術上的一家之長。本質上說,漢家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漢王建國 蕭規曹隨 獨尊儒術 漢武大帝 霍光輔政 七國之亂
第五章 東漢變局
漢武帝獨尊儒術的政策到了東漢時代,得到了切切實實的落實和強化。劉秀即位後最強有力的措施是打擊豪強,表彰循吏,懲處貪官;大力提倡儒學,擴充太學。儒學成為社會行為的準則,三綱五常成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於是儒家思想開始固化,腐儒、陋儒、偽儒為了利祿,紛紛登場。漢代士大夫用自己堅持的“政治正確”標準去談論時政、品評公卿、鞭笞各級官吏,形成了一股“清議”的風氣。
“清議”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有激濁揚清之效,另一方面也有不切實際之弊。外戚何進在名士的慫恿下,要全部誅滅宦官,導致董卓進京,東漢政治走到了盡頭。邊疆軍閥出掌朝政,徹底顛覆了宦官與外戚“茶壺裡的風暴”,軍閥割據的三國亂象終於拉開了序幕。
劉秀打黑 太后臨朝 士風矯激 靈帝托孤 董卓進京
第六章 三國成敗
三國從董卓進京到西晉統一,前後有九十年歷史。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曹操有高度的政治意識,軍事能力高超,治理能力一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唯才是舉的人才思想使得其帳下人才濟濟,遠遠超過所有的對手。
劉備、孫權、諸葛亮,也都是一時豪傑。劉備能夠籠絡人,孫權身段軟,最值得讚頌的是諸葛亮忠於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永遠是後世政治人物的楷模。
袁紹興衰 曹操用才 劉備智慧 諸葛治蜀 孫權謀略
第七章 晉朝風雲
魏晉時期仍然是霸主模式主導著政治運行。曹魏和司馬晉的經驗再次說明,任何政治制度和治理措施,都不是僵化的教條,吸收歷史經驗教訓也不可不考慮現實的條件和形勢。只有立足于現實政情決策,才是治國理政的基本道理。
從制度層面追究魏晉王朝短命的原因之外,人事問題也絕不可忽視。唐太宗曾經批評司馬炎的兩大錯誤: 一是統一天下之後失去了進取之心,二是在決定接班人問題上溺於親情、不懂大局。內亂之下,宰輔人物虛談廢務,葬送了西晉的江山。
司馬家族 短命西晉 虛談廢務 門閥政治 淝水之戰
第八章 南朝劉宋
東晉政權建立之始,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而東晉南朝的政權切換,關鍵人物是寒族將領劉裕,他開啟了南朝第一朝,立國前後六十年,史稱“劉宋”。其後的蕭齊、蕭梁、陳朝更為短促。
劉裕執掌東晉朝政十六年,成功地使自己站在了勤王的道德制高點上,成為東晉朝廷最後的權臣,最終取代舊朝廷。劉裕篡位之後,尋即殺害前朝君主,開啟殺舊主之先例,故劉宋被蕭齊取代之後,劉裕的子孫也被殺戮殆盡,這是南朝政治不如魏晉格局的一個表現。
劉裕起家 善用人才 氣量偏狹 家教無方
第九章 南梁武帝
蕭衍是南朝君主中最有學問的皇帝,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儒法兵道佛,無所不通。在他的統治下,南朝蕭梁社會穩定、文化繁榮。他重建了太學,編纂五禮文獻一千餘卷;中國第一部文論專著《文心雕龍》、第一部詩論專著《詩品》,以及第一部詩文總集《昭明文選》和繼《詩經》《楚辭》之後的詩歌專集《玉台新詠》,都是在蕭梁時期問世的。就此而論,說蕭衍統治的梁朝是東晉南朝近三百年文化最發達的時代,也不為過。
蕭衍在佛教弘揚上也史上有名,他捨身同泰寺經常被人詬病,但是他整頓佛法,組織僧團編纂戒律,卻也功不可沒。蕭衍收留北方東魏因政權領導人更替而無法立足的胡人將領侯景,最終卻因“侯景之亂”導致國破身亡,亦令人浩歎。
蕭齊蕭梁 文教治國 癡迷佛教 親厚宗族 拒諫飾非 多面人生
第十章 北魏風雲
北魏是鮮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權,開國的三代君主道武帝拓跋珪、文成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分別完成了開國、承業、統一的歷程。
從485年開始,北魏先後推出了俸祿制度、均田制度、三長制度等,重建了官員的薪酬體系、土地賦役制度以及基層管理組織,建成適應北魏社會新變化的管理新體系。493年,將首都從大同遷往洛陽,同時改鮮卑姓氏為漢人姓氏,鮮卑貴族必須與漢族通婚,穿漢服、講漢語。北魏的社會面貌煥然一新。
改革是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一次重新調整和分配。遷都後最大的失落者是原來在北方長城邊塞的駐軍,即所謂“北方六鎮”。首都遷到洛陽後,六鎮失去了對於朝廷的重要影響力。連年的饑荒和軍鎮管理者的壓迫,造成了一場遍地起火冒煙的大危機,史稱“六鎮起兵”。
臨朝改革 孝文遷都 魏室衰敗 再造王室 爾朱功過
第十一章 對峙梟雄
北魏在“六鎮起兵”中,來自懷朔鎮的高歡在控制的關東地區建立東魏(都鄴城),來自武川鎮的宇文泰在控制的關中建立了西魏(都長安)。北方又一次陷入東西政府對立的局面。東魏、西魏的鬥智、鬥勇、鬥法延續到第三代,最終西邊的北周消滅了東邊的北齊,分裂了四十二年的黃河流域重歸統一。
北朝後期東西方這兩大政治勢力的較量及其成敗,給我們以許多啟示。首先,窮則思變,改革與發展是硬道理。其次,西魏北周的領導核心有能力、有魄力、有進取心,在各自執政期間,擔當起了改革、發展的重任;相反,東魏、北齊高氏集團,在用人與決策上錯誤比較多,一步步地敗壞國力,最終葬送了北齊王朝。
高歡崛起 東魏稱雄 西魏軍政 宇文家族
第十二章 隋楊成敗
隋文帝取代北周稱帝,最終統一了南北,結束了五胡亂華以來國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他建立的一套“三省六部制”為核心的中央行政體制,被唐朝直接繼承。
隋煬帝大業初年有一系列改革措施,職官制度的職能體系更加合理,賦稅徭役都有所減輕。但由於他好大喜功,追摹秦皇漢武開疆拓土的功業,東征西巡,營建東都,修築運河,為達到豐功偉績的目標,不惜帶頭破壞規則。中央集權體制不管如何高效,如果管不住皇帝的任意非為,其結果只能是皇朝的滅亡。隋煬帝的事例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隋文統一 開皇之治 煬帝初政 飾非拒諫 末路悲歌
第十三章 大唐雄風
唐朝之于隋朝,很像漢朝之于秦朝。唐承隋制,唐代長治久安的原因,不是唐朝的政策優於隋朝,而是因為唐初的統治者能夠保持克己,切實實行隋朝沒有落實的許多政策。貞觀年間,唐太宗反復對身邊的侍臣強調權力制約的重要性。
唐代初年的管理創新,最重要的有兩條:一是宰相制度中的集體辦公體制更加規範化;二是建立官方修史制度,系統總結王朝成敗的歷史經驗。因為晉代歷史對於唐朝統治者尤其重要,唐太宗親自抓《晉書》的修撰。西晉不僅結束了三國亂局,也開啟了北朝和東晉南朝的大分裂。因此,研究晉代歷史,就是抓到了幾百年民族分裂與融合的源頭,對於梳理漢末以來數百年的歷史變局,尤顯關鍵。
征戰開國 貞觀之治 則天時代 玄宗初政 盛世危機
第十四章 中唐改革
唐朝的衰落與安史之亂密切相關。為什麼盛世開元會導致天寶末年的這一場浩劫呢?制度創新不足是其中的關鍵問題,核心是土地兼併。唐中期,土地兼併引發的逃戶問題、兵役問題,沒有很好地解決,由此引發內外軍事失衡問題,更直接釀成了大禍。安史之亂後,自北朝以來逐漸形成的胡漢一體的政治局面也就瓦解了。
亂後,代宗執政十七年,最大的憂患是戰爭期間宦官和新軍人勢力的增長。德宗繼位後致力於削藩,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由於操之過急,導致了失敗。之後,德宗吸取教訓,努力擴大禁軍主要是神策軍、擴張財政儲備,為憲宗整治藩鎮的勝利準備了財富支撐。
安史之亂 中唐時局 整頓削藩 涇原兵變 永貞革新 元和中興
第十五章 長安日落
唐代中後期有兩個持續的政治頑疾:一是對藩鎮的鬥爭,二是宦官擅權。此時的朝廷士大夫,雖優秀如李德裕,卻也外無法對付驕藩,內不能抗拒宦官,又在權力和政策問題上陷入個人恩怨,製造了歷史所稱的“牛李黨爭”。即使皇帝頗有明君品質,朝中又有幹練忠臣,卻不能合作開創唐後期的新局面,這不能不說明唐朝氣數已盡,無可奈何。
從唐順宗“永貞革新”以來,唐王朝的改革一而再地失敗,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改革班子不堅強,一把手地位不鞏固,策略失當,用人不利,改革不能持續進行。但是,所有原因中最核心的一條是大唐一把手皇帝缺乏掌控全域的能力,官僚隊伍亦蠅營狗苟。
河朔再叛 敬宗之死 甘露之變 會昌之政 末日挽歌
第十六章 五代流光
907年,黃巢麾下大將朱溫借勢唐末起義實現改朝換代,建立後樑,歷史進入五代時期。統治格局小,沒有合格接班人,是整個五代王朝更替的共同問題。後周世宗柴榮,頗具雄才大略,可惜壽命不永,子嗣幼弱,殿前都點檢趙匡胤成為最高軍事長官。
趙匡胤整頓軍隊,削弱地方節度使勢力,為化解五代藩鎮坐大、問鼎中原提供了基本條件。這樣一個有文韜武略的青年軍官出來收拾五代的殘局,也真算是天降大任於斯人的歷史選擇。
朱溫後樑 克用遺志 伶人天子 燕雲割讓 黃袍加身 南唐風雲
尾聲
跋
詳細資料
- ISBN:9787101138313
- 規格:精裝 / 515頁 / 32k / 13 x 19 x 2.5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中國
|
|
|
| 66折: $ 792 | | 66折: $ 165 | | 作者:陳磊.半小時漫畫團隊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30 66折: $ 950 | | 作者:張凱文 出版社:羿勝國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8-22 66折: $ 231 | |
|
| 作者:王意中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4 $ 276 | | $ 434 | | 作者:日本公益社團法人全國自費老人之家協會 (公益社団法人全国有料老人ホーム協会, ポプラ社編集部)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12-27 $ 562 | | 作者:葉乃はるか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9 $ 111 | |
|
| 作者:甘詰留太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20 $ 111 | | 作者:赤松中學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4 $ 105 | | 作者:亞當.庫查司基 出版社:行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08 $ 315 | | 作者:艾莉.貝斯.史塔姬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25-01-11 $ 24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