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雲:“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爭以及軍隊建設,為歷朝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為適應當時軍事鬥爭、教學、考選武舉的需要,宋元豐三年(1080),神宗令國子監司業朱服、武學博士何去非等挑選、彙編兵書。他們從當時流行的三百四十多部中國古代兵書中挑選出《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司馬法》《黃石公三略》《尉繚子》《六韜》《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七部兵書,共25卷,作為武學經典,並把它們定為武學必讀的教科書,這就是著名的《武經七書》。
校定、頒行《武經七書》,是北宋朝廷在軍事理論建設上的一個貢獻。它闡述了一系列軍事戰略思想和戰術原則,凝聚了中國古代人們對戰爭的認識的精闢見解。不論在軍事理論上,還是在戰爭實踐中,它都對後世乃至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宋高宗時還曾指定《武經七書》為選拔將領考試的內容。明太祖朱元璋提倡“軍官子孫,講讀武書”,為軍事鬥爭和教學之急需,他命令兵部刻印《武經七書》發給有關官員和高級將領及其子孫學習。17世紀以來,在日本出現了多種重刊本、譯注本,而《孫子兵法》《吳子兵法》在歐、亞、美流傳更廣。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本次出版,約請古文獻學者與專家對《武經七書》全書做了注釋與翻譯,簡注簡譯,輔助原文閱讀,希望更多的讀者能讀懂、瞭解《武經七書》,把握中國兵書的思想內涵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