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系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刊立。大曆十四年(七七九),魯公執掌吏部,階高二品,權勢並重,且為皇帝遠房親戚,恩榮殊于常人。故躊躇滿志,自撰《顏氏家譜》敷衍家聲,改敦化坊祖宅為顏氏祠堂,又為父立廟,並撰書神道碑銘以頌揚之,即此碑。顏真卿後於建中元年(七八〇)升任太子少師,複撰《碑後記》一通。是碑高三點三八米,寬一點七六米,厚四十釐米,文字四面刻,碑陰碑陽各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側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文上有李陽冰篆書碑額,世稱“雙璧”。碑石現存西安碑林。
此碑為魯公最晚書跡,後人也大抵以此為顏書極限。顏真卿雖年事高邁,但其雄健的筆力、嚴密的結體,頗有孫過庭《書譜》所言“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也說:“評者議魯公書,真不及草,草不及稿,乙太方嚴為魯公病,豈知甯朴無華,寧拙無巧,故是篆籀正法。此《家廟碑》乃公用力深至之作……年高筆老,風力遒厚,又為家廟立碑,挾泰山岩岩氣象,加以俎豆肅穆之意,故其為書莊嚴端愨,如商周彝鼎,不可逼。”通篇觀之,剛勁嚴整,雄偉挺拔,摻以篆籀筆意,老辣樸拙,以為顏書中最莊重者,當不虛也,因此是後人心追手摹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