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一七四三—一八〇五),初名琰,字石如,別號完白山人,工書法、篆刻,篆隸尤精。初因未通小學,不諳六書,多以己意為之,篆法時有乖誤,後由梁巘引薦至梅鏐家學習,始入正軌。其隸書注重發掘漢隸內在之精神,將遒勁豪放的“書寫”之趣作為表現內容,強調點畫的完整性和運動感,在舉世描摹漢碑形貌的風氣中脫穎而出;篆書則多從隸入,能脫王澍一脈之籠罩,廣泛汲取秦、漢碑不同特點並加以融合提煉,可謂當時之“人”。《白氏草堂記》是鄧石如的篆書代表作,共六屏,每屏高一百零一釐米,寬二十七釐米,作于嘉慶九年甲子(一八〇四),即謝世前一年。此屏線條圓澀渾厚,雄勁蒼茫,摻入隸書筆意,字形方圓互通,姿態新穎。其對長鋒羊毫的大膽使用,在豐富提按變化的同時,又使其骨力堅韌的用筆得以顯現,可見其晚年所臻之化境,一掃當時呆板纖弱,單調雷同的積習,開創了清人篆書的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