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玄義》,十捲,與《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合稱“天台三大部”,是天台宗的基本理論著作之一,在中國佛教目前具有重要位置。本書以五重玄義(即釋名、辯體、明宗、論用、判教五個步驟的解釋經典大意的方法)詳細解釋《妙法蓮華經》的要旨,闡明開顯法門的純圓獨妙,確定《妙法蓮華經》在佛一代所說諸經中的位置,實際上是天台宗對於整個佛教的概論。具體而言,全書分為“七番共解”和“五重各說”兩部分,前者是用標章、引證、生起、開合、料簡、觀心、會異七科講解五重玄義這一方法的意義,後者是對五重玄義的每一重各作詳細解釋。此次整理,以《永樂北藏》本為底本,以《永樂南藏》本、《嘉興藏》本、《大正藏》本和《趙城金藏》殘本為校本加以標點、校勘,並對重要詞語、典故、語句進行註釋。
[隋]智顗,538~597,隋代荊州華容(今湖北監利市)人,祖籍穎川(河南禹州),俗姓陳,字德安,因隋煬帝授予他智者之號,故世稱“智者大師”。他創五時八教的判教方法,發明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的思想,成立天台宗的思想體系,成為中國佛教宗派目前個宗派——天台宗的始祖,也是實際的創始者。著作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世稱為天台三大部;又有《觀音玄義》、《觀音義疏》、《金光明經玄義》、《金光明經文句》、《觀無量壽佛經疏》,稱為天台五小部。夏德美,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魏晉南北朝史方向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方向博士后,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佛教史研究,已出版專著《南朝僧尼與佛教中國化》《晉隋之際佛教戒律的兩次變革》,參與《世界佛教通史》的寫作,獨立完成第十四卷《世界佛教大事年表》,合作完成第五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在《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法音》《佛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
[唐]灌頂,561~632,俗姓吳,字法雲,原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后遷臨海章安(今屬浙江),故又有章安大師、章安尊者之號。智顗的天台三大部(《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均由他記錄整理成書。智顗思想,多經他傳播才得以流傳。著述有《涅槃玄義》、《涅槃疏經》、《天台八教大意》、《國清百錄》、《觀心論疏》、《智者大師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