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葛劍雄教授主編,在對譚其驤先生著作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梳理基礎上,精選最能代表譚先生成就、主題比較完整又較接近大眾的內容,匯為十講。前加導言“為什麼要學習歷史地理”,隨後從最宏觀的中國歷史與文化、歷代政區,到歷史地理研究發凡以及地圖,再到相對具體的黃河、海河、雲夢澤水系,以及上海的歷史地理,可以說涵蓋了歷史地理領域最重要的話題,以及譚先生的獨到研究成果,有許多對當下仍具有舉足輕重的指導意義。十講的內容不是將《全集》中的文字簡單抽出來,而是將同主題的幾篇文章,以及相關講座發言稿等有機結合,使每一講都盡可能全面地體現譚先生對這個主題的研究成果與觀點,同時也更接近大眾,更容易被理解與接受。
譚其驤(1911-1992),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奠基人和開創者之一。1950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歷任歷史系主任、校務委員、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是該領域迄今為止最權威的里程碑式著作。1981年被聘為首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歷史組成員。1982年被聘為第二屆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顧問、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參議委員會委員。著有《長水集》《長水集續編》《譚其驤全集》等。
葛劍雄,譚其驤先生開山弟子之一,復旦大學文科特聘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學者,尤精於歷史地理、人口史等領域。曾任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著有《黃河與中華文明》《西漢人口地理》《中國人口發展史》《統一與分裂:中國歷史的啟示》《中國歷代疆域的變遷》等,主編有《中國人口史》《中國移民史》等。
孟剛,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館員。曾參與“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CHGIS)1911年基礎數據採集和底圖編繪工作;參與《中華大典·歷史地理典》的編纂,完成《政區分典》陝西省部分;與鄒逸麟先生合作編著有《晉書地理志匯釋》;2016至2020年兼任《歷史地理》(后改刊為《歷史地理研究》)編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