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宦海沉浮,南來北往,是一個經歷十分豐富的人。看的多,想的多,積累沉澱下來,鑄就了蘇東坡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其才藝也是雅俗並重,深受大家喜愛。《東坡志林》是蘇東坡留下的一部筆記小說,它為我們呈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蘇軾的世界。其書的大致內容,“紀元祐、紹聖二十年中所身歷事”。全書分29個門類:記游、懷古、修養、疾病、夢寐、學問、命分、送別、祭祀、兵略、時事、官職、致仕、隱逸、佛教、道釋、異事、技術、四民、女妾、賊盜、夷狄、古跡、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論古,所記人事,妙趣橫生,回味雋永,從中,我們可以了解他豐富而曲折的人生,感受他機智幽默的個性,領略他從容優雅的姿態,觸摸他幽隱深慨的心靈,體察他誠篤堅毅的精神,管窺他博大包容的思想。
《東坡志林》一書,以自傳性的書寫,不只是保留了那個時代的珍貴的史料,也借全書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蘇東坡的形象。
【原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著名文學家。生於北宋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卒于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嘉祐元年(1056)蘇軾兄弟隨父親蘇洵入京師,次年兄弟倆同中進士,嘉祐六年(1061)又同中制科,開始了他們的仕宦生涯。蘇軾初為鳳翔府簽判,三年後還朝為官。治平三年(1066)父親蘇洵病故,蘇軾兄弟歸葬回鄉。熙寧二年(1069),由於反對新法,蘇軾不久便出為外官,先後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元豐二年(1079)湖州任上遭遇烏台詩案。元豐三年至七年(1080—1084),蘇軾貶居黃州,八年(1085)底回朝,先後任起居舍人、中書舍人。元祐四年(1089)出為杭州知州,六年(1091)召回為翰林學士,又出知潁州,遷禮部尚書,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自定州貶惠州,四年(1097)又貶儋州,元符三年(1100)放還,渡海北歸,途中得旨官復朝奉郎,提舉成都玉局觀,任便居住。次年在常州去世。
【譯註者】羅寧,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古代文學與語言學教研室副教授。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漢魏至唐宋之間的文學與文獻。中國蘇軾研究會成員之一。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唐五代軼事小說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儒學的世俗化與民間文化心理”的子課題項目(宋元段)。參與四川省教育廳項目“唐五代文化研究”的研究,主持“西南交通大學網絡課程資源建設項目——中國古代文學”等。著有《傳奇薈萃,聊齋先河——牛僧孺《玄怪錄》選讀》(與祝尚書教授合著)、《漢唐小說觀念論稿》《小說與稗官》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