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集中研究了唐宋時期詩之意境與佛禪境界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揭示了唐宋詩學繁榮發展的佛教文化動因。書中結合唐宋詩歌創作實踐與詩歌文本,具體分析了唐宋時期擁有中果特色的佛教派別禪宗對唐宋詩人在哲學觀、生命觀、審美觀,以及對詩歌的語言、意象、意境,詩論等方面的影響,通過分析和比較揭示了唐宋詩人與六朝詩人的不同;又通過對浮雲、空山,落花、飛鳥、明燈、幻夢等詩歌意象的統計研究及詩意闡釋,論證了唐宋詩與六朝詩的不同;還通過對皎然詩境論和嚴羽”以禪喻詩”說的分析研究,闡明了唐宋詩論與六朝詩論的不同;並揭示了上述不同產生的重要原因是禪宗對唐宋詩人、詩歌、詩論的影響和滲透。本書更具特色的是以充足的文化資料論證了唐宋時期佛教與詩學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並梳理出了這種雙向影響形成的中國美學專享的思維方式、審美風尚和中國詩論獨特的審美范疇、表達方式,揭示出唐宋時期詩境與佛境相通互滲的文化奇觀。這種文化視域下對唐宋詩學的研究及其結論,必將對讀者深入認識中國古典詩學、美學以及中國文化的特征具有啟發意義。
劉艷芬,1969年生,山東聊城人,文學博士,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美學,文藝學研究,主持完成了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社科規划重點課題等6項課題,曾出版專著《佛教與六朝詩學》,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